——滴滴答答的,勉强够师徒二人饮用,至于山上师徒两个自己开辟的粮田和菜地,就只能呵呵了。
至于适才老道士大喊大叫着“差点被吓死”,其实很简单,那是被饿的,低血糖,齐漱溟投身的小道士一元站起来的时候猛了点,结果就是脑袋缺血缺氧,晕了。老道士不是不心疼徒弟,只是以前因为徒弟太小,本事还没有学会,生怕带着徒弟一路南下,遇到危险时,会顾不上徒弟……所以才一直没有下决心,嗯嗯,南下乞食,就是要饭去,当然了道士们要饭不叫要饭,那叫做布什,不对,布施!
这回徒弟晕倒的事情,成了老道士下决心的原因,再不南下寻求布施,恐怕也是一个饿死,南下路上,只要不遇到狼群,老道士自觉还是有把握的,谁让这年头武功高手不是在军中,就是僧道呢。(很多僧道原来可都是军中将领,基本上属于隐姓埋名的那种。不过呢,一般来说,这种时候大多是在王朝更替的时候居多,而获胜者一般也不会追究出家了僧道,除非不死心还要继续作死。)
想明白了处境的齐漱溟,或者说一元小道童,突然想起来一件事那就是背着自己跑路的老道士怎么看着面容那么的眼熟,而且还不是来自小道士一元的记忆,似乎是成为一元以前就见过的那种,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张面孔是在哪里见过。
书中暗表,这老道士不是别人,就是林晓。从林晓头顶如水清光中分出去的一抹人影,就是林晓借助齐漱溟深入定境之后,用自家元神牵引,施展出了入梦术,将齐漱溟的真灵引入了梦境。
很多时候,修道人都将一念不起称作入定,可是往往强行一念不起的时候,也是真灵不再运转的时候,与变成死物并无两样,而外界看来,就是修道人坐化了!其实真正的定境吗,也不是一念不起,而是更加地接近大道,是参悟大道、参悟天道法则的最好时机,只是这同样也不是能够无休止的进行的,同样是以元神精神为火,肉身精力为薪柴,一旦薪柴不足,就会将真灵唤醒。可是一旦深入天道运转过甚,完全有可能真灵还没有回归肉身,肉身精气就已经耗尽,只能转世投胎去了,这样也同样属于坐化,不过这种仙人也往往被成为“尸解仙”——有一半的可能直接被天庭授予神职的机会!
本来齐漱溟艰难地入定之后,就是在参悟长眉真人所授的《九天元经》的内容,毕竟齐漱溟一向自忖在剑术上的成就也是登峰造极的,可是却狠狠地被混元祖师打脸,心中当然十分不干,只是齐漱溟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既然金光烈火剑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加强自身的境界法力,不是还有一句话吗一力降十会!剑术比不上,不算什么,法力要是能超过混元祖师,最后耗也能把混元祖师耗死!
玄门正宗当中虽然不主张服用丹药来增加法力,提高境界,但也不是禁止,需要的往往只是平衡,短时间内大量服用丹药固然是法力大涨,可是却无法细致入微,就好像是三岁小儿耍八十斤的大刀一样。只是到了齐漱溟这里还是有所不同,齐漱溟现在是数世修行境界足够,但法力确实是不足,只是长眉真人当年炼制的大量的丹药都是为了日后峨眉开府地三代弟子使用的,基本上都封存在凝碧崖凝翠峰内,齐漱溟要想用丹药增强法力,还得亲手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