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六 新首都(2 / 4)

支持他的军事贵族,几十年来的共和制度和民权力量将会付之一炬。

而一切的反抗、不满随着林诚葬礼之上,李明勋的演讲而消弭,李明勋在演讲中明确表态,只称帝即位,不推行帝制,君主立宪,渐渐虚君制度才是政治制度的未来,李明勋在葬礼上,为帝国的政治制度规划了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和宪政,军政将会随着战争结束接近尾声,训政则是建立宪政的必要阶段。

虽然,这三大阶段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所有人都知道,顶多会持续到李明勋时代的结束,这个开国帝王已经五十岁了,还能执政多少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而第二个建议依旧是为了这个国家,实际上,李君度是在林诚身边长大的,那个时候,李明勋常年在外,林诚膝下无子,李君度就好似他的孩子一般养大,可即便如此,林诚也意识到李君度的问题。

‘这个孩子成长阶段有两个信念,第一是不能给他伟大的父亲丢脸,第二是为他凄苦的母亲争面子,要强的性格加上自幼在海军服役,担当舰长职位,且贵重的身份,让他养成了独断专行的风格,当他开始意识到,他可以做的比父亲更好更高效的时候,这个风格更为稳固,少年英雄的经历让他的自信心无以复加,生活中过多的阿谀和顺从让他的控制已经无法控制。

毫无疑问,君度是一个天才,也会是一位优秀的统帅,在我们民族的任何朝代,他都是无可争议的天下雄主,唯一可惜的是,他生在了这个共和的时代,君度比明勋你更适合做一位皇帝,我相信,如果他继承你的位置,我们的事业将会发扬光大,可是,明勋,如你所说,帝制终将会腐朽,民权与共和才是未来。

濒临死亡,我迷茫了,如果我们的事业是开拓是扩张,是再建立一个盛极一时的皇朝,那么我的建议恰巧相反,传位于君度,但如果你依旧坚持当年的共和和民权梦想的话,那么就万不可传位君度。’

这是林诚在遗书中关于李君度的评价,李明勋完全同意这一点,让知道自己的长子有机会会成为比自己还要伟大的皇帝,但他依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如果说十几年前开始筹备建立国家的时候,他还曾有过一些犹豫和彷徨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坚定的自己的信念,将共和与民权推行到底。

当然,林诚最后也提及限制李君度后,把这封遗书给他看,以免李氏父子嫌隙,但是李明勋却是对自己优秀的儿子有了另外一种安排。

虽然林诚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一切在李明勋,帝制与共和,也可也不可的态度,但是李明勋知道,自己这位大哥是支持共和的,而自己同样也是,虽然共和的制度不可避免的低效率,也无法避免等传统问题,但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证明,获得政治权力的普通百姓很大程度避免了来自公权力的剥削和虐待,更重要的是,基本消除的特权阶层,所以在主持完林诚的葬礼,在称帝前后的这段时间里,李明勋频繁的召见元首院诸元老和议院诸议员,确定帝国的新的权力架构和政治制度。

首先,李明勋召开了国务会议,军政等代表全部列席,确定了新的国名之后,是否确立新的国旗和国徽,李明勋选择把这个权力交由全国议政院,也就是议院来决定,而国务会议上,第一个要确定的是国都所在地。

而对于国都,李明勋首先提议了两京甚至多京制度,而不是只有一个京城,多京制度并未受到反对,毕竟是有例可循的,中国历史上,金、辽这种奉行行国制度的草原游牧国家,往往都是多京制度,即便是唐宋明这种正统汉人王朝,也有两京甚至四京的,而帝国对于多京制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要迫切的多。

与其他王朝不同,帝国是海权与陆权并重的国家,显然,一个京城,顾得了海洋就顾不了陆地,所以至少要两京制度,而李明勋直接提出建议,设两京,其中陆地京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