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丰富的“红叶”,一直厚着脸皮拉着陈培斯在没被承认的情况下,坚持蹭车、蹭房参加“春晚”排练。
再加上黄导格外看重,最后关头,他像当初支持谷依一样的力挺这个节目。
如此经典的曲艺节目,恐怕也会无缘与国的老百姓相见了。
由此可知,在这个特定的年代,陈氏父子要想把他们的喜剧真的搞成系列电影,到底需要克服多少艰巨的困难。
别的不说,拍摄之初,这“求名分”的一关就先把父子俩给难住了。
因为哪怕有《夕照街》的良好反响和热度,可没用。
老爷子为了前面拍的两部片子已经欠下两笔人情债了。
短期内还想继续拍摄喜剧片,是不可能再获得京影厂支持的。
而陈培斯又是隶属“八一厂”的演员。
军队制片厂对拍摄内容的要求更加严肃,压根就没有喜剧片的名额。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低声下气四处求人,千方百计的找门路,给自己的电影弄“准生证”。可惜上赶着不是买卖啊,求人哪儿是那么好求的?
这个过程注定会受到歧视,甚至是饱含屈辱的。
像去年,陈培斯和“红叶”还没走红的时候,曾特地坐火车带着他们自己做的剧本远赴“西影厂”。
却没想到,那个因支持艺术片为“第五代导演”们集体感念的西影厂厂长,甚至都懒得出来见他们。
只派一个副厂长很随便的翻了翻剧本,就明确的做了回绝。
“这类电影我们不做。”
再往后,陈培斯和“红叶”无一例外都撞上了这样敷衍的软钉子。
于是回去之后他们疲惫不堪的一商量,只能迫于无奈地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
那就是去外面想办法拉来投资,靠自己的力量先拍摄电影再说。
他们把美好希望寄予在了未来的运气上。
认为或许拍完了电影,“名额”问题就解决了呢?
没准人家也是怕给了“名额”,他们再提出资金和演员的要求,这才借口推脱的。
也正是因此,随后才有了“红叶”和陈培斯借着洪衍武婚礼卖人情,然后请客吃饭找他拉赞助的事儿。
可谁能想到啊,等好不容易拉来了投资吧,剧组也凭着四处求人攒起来了。
他们甚至在年初的时候,还凭借《吃面条》拥有了名气,让他们的电影前景变得更有保障了。
但偏偏到了现在,电影开拍过半,却飞来横祸,他们居然被人举报到了电影局那里。
上面马上勒令停止,不许他们再拍了。
这一下陈氏父子可是着了大急了。
他们四处寻求门路啊,想要疏通关系,取消这个限令。
可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主儿,却耍上了官僚主义那一套。
咬死了政策,口口声声说任何电影必须挂靠电影厂才能拍,否则就是拍出来也不予发行。
还说看在陈老爷子是个老同志的面子上,才没有严肃追究摄制组所有人员的责任。
这已经算是宽大处理了呢。
眼瞅着就要“师出未捷身先死”。可泥人儿也有三分土性啊。
说句实在话,身为父母的,就没人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往往牵扯到自己的事儿或许能忍,可看见孩子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当爹妈的是忍不了的。
所以陈老爷子得到这个不讲情面的反馈,也是真动了肝火了。
老头儿索性豁出去了,直接跑到电影局拍了桌子。
没想到这看似不顾身份的莽撞之举,却奏了奇效。
敢情老爷子别看是靠反派成名的,但现实生活里人缘好啊。
这事儿一闹大吧,让不少影坛的老同志都看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