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帝一般自称朕,但是记住,“朕”这个自称一般只出现在大朝会或者诏书及史书等文字当中,私下里皇帝一般自称“我”、“吾”,与普通人无二。另外“朕”这个字并不只有皇帝专用太后,皇后,也可以用在已出土文字可以证明吕,窦两位太后当政时所发布的诏书皆称朕,后人认为她们俩个借皇帝名义做事,其实不然,在同时代皇帝诏书上一般都自称“予”。
那么大臣一般是怎么称呼皇帝的呢?一般大臣称呼皇帝为陛下,亲近点的可以叫君上。那些抱着大腿喊君上的,要么是元老大臣,要么是皇帝他们家亲戚。
汉代万岁这个词很普通,常用于普通人家祝寿用,比如祝某某老万岁。打胜仗也可以用比方说:大汉万岁。至于吾皇万岁……对不住,您得到一千多千后唐朝才能见到。
即然不能喊万岁,那古代上朝是怎么玩的呢?
汉代的朝会分为朝贺,议政两种。朝贺是在节日等特殊时节召开,议政是属于议事比较普通。
汉代五日一朝,朝会主要在未央宫宣室召开,朝会开始之前百官会在走廊等待。三声钟响意为朝会开始,如果是大朝会在皇帝升座后有谒者依品级传唤官员职称及名字,如果是小朝会则会有两名小黄门立于宫门监视,百官脱履解剑。据说某一次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见汉武帝,未解剑而受到御史参奏,结果当值小黄门被砍头,卫青受罚三千金。如果是大朝会皇帝会提前等侯百官,如果是小朝会则是百官等候官员,皇帝驾临之时会有宦官喊“吉时到,陛下唐称圣人临朝。”
由于秦始皇废冠冕,汉承秦制,西汉的皇帝上朝都是穿黑色朝服,戴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至于《汉武大帝》里景帝刘启着深衣戴长冠仅祭祀时才有。但景武两帝全身通黑无红是正确的。
东汉明帝后,六冕制重新实行,朝服又有了变化,楼主这方面研究较浅就不再叙述。
皇帝升座之后奏乐会有两名谒者放下帘子,散朝时卷起沙僧干过。这时侯官员会两手下垂合拢,低着头小跑至皇帝面前称之为趋,然后下跪扣手之后舞蹈而退称之为拜舞。至于三跪九叩……您得去清朝才能见到,明朝都没有。至于喊不喊什么吉祥话楼主不知道,但是“吾皇万岁”这类东西,您得到唐朝才能见得到。
议政朝会开始时,皇帝抛出议题,提出议点的官员会叙述他的观点,这时提议的官员可以随意走动,他的话也可以被打断,而且必须回答提问人回题,但提问人必须坐在自已位子上不可随意走动,称之为坐而论道。
如果通过议论,丞相会把此论策大致记在笏板上。
当然如果某位官员要奏事,也可以提前把事情记录在笏板上。不过如果某位官员衣衫不整,或者论事时动手打人,或者打瞌睡等,那么他不仅会被请出朝堂,还会被御史参奏殿前失仪,严重者可能被革除官职。
天子的说完了接下来咱们说一下其他人的吧。
汉朝皇后一般自称孤,孤也可指太后太皇太后自称,不过太后和太皇太后在平常喜欢自称为老身这里为《汉武大帝》里的窦老太太点个赞。而其它人则称皇后为皇后,或皇后殿下。称呼太后和太皇太后则直接称呼太后,太皇太后则可。
而皇后对皇帝则自称妾,皇帝则直接称呼皇后即可,切记双方不可公然互称姓名。
而对于太后,太皇太后则称为母亲,皇祖母,或亲近些可直呼为娘,娘娘公主称某母大母大父指祖父,外大父是外祖父。诸妃嫔则依品级王夫人则自称本夫人,下人则称呼王夫人。
太子,诸侯王,及诸侯王世子皆可自称孤。诸侯王亦可称寡人。外人称太子为殿下,诸侯王为大音代王。公主自称吾,予,见皇帝则自称自已封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