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燕京大学(1 / 2)

东林党人的保奏无疑起了效果,为东林党冲锋陷阵的国子监贡生钱嘉征仅仅得了个闭门思过半年的处分,反倒是国子监祭酒惨遭牵连,遭受到革职的重罚。

这还没完,朱由检又开龙口“北京国子监不循教育之道,师生接连违背国法祖制,有负朝廷培养贤才之厚望,特改北京国子监为燕京大学,大学祭酒称校长,首任校长便由朕之老师徐光启担任。”

你没有看错,朱由检借国子监接连出错之机,把改革的第一把火烧向了教育领域,改北京国子监为燕京大学。

从登基一个多月对朝堂的观察来看,朱由检已经明白,阉党和东林党都不是他心目中的团队班底。

如今朝堂上屹立着的衮衮诸公,只可利用,不可重用。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后世,但凡是个成年人都明白一件事无论是当官还是创业,最最重要的便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班底,和你一起打江山,平天下。

但如今的大明内忧外患,皇太极和小冰河天灾都不会给时间让朱由检慢慢组建班底的,所以朱由检便趁着国子监接连出事之机,把大学推出来,期望能按照后世的大学教育制度,从燕京大学中培养出一批忠于自己的班底出来。

这批班底,是朱由检培养新兴资产阶级的种子,他期望这些人能早日成长起来,成为朝堂上坚定不移的改革派,以埋葬腐朽的士绅地主阶级。

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们,此时并未识破朱由检的险恶用心,只是感到有些疑惑皇帝要改北京国子监为燕京大学?大学又是个什么玩意儿?莫非是儒家宗圣曾子编撰的《大学》吗?

朱由检改国子监为大学,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春秋末期由宗圣曾子撰写的千古名篇《大学》,而《大学》的主要思想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无疑跟当代士大夫的理想极为吻合。

朝臣们猜度,天子改国子监为大学,其意应是对贡生们的一种热切期盼,希望通过改国子监为大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有修齐治平理想的士大夫。

如此,朝臣们便没有出言反对,令得朱由检改国子监为大学的旨意得以顺利通过。

事到如今,朝臣们对于朱由检这位少年天子总算是有了一些认识了,和天启一样,虽然朱由检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帝王之术教育,但在朝堂上玩起平衡来,朱由检比天启还要更胜一筹。

而且让朝臣们比较满意的是,虽然朱由检待人接物方面,貌似不如天启有人情味,但在杀性方面,朱由检无疑比天启温收敛许多。

天启跟谁都是笑呵呵的,和东林党也颇有渊源,毕竟东林党人孙承宗就是他的老师嘛,天启对孙承宗,不失尊敬。

但是魏忠贤杀得东林党人头滚滚时,天启却能装作视而不见,只是一门心思研究木工活儿,其在木工上的天分,就连最顶级的工匠也叹为观止。

相比天启,朱由检虽然面色清冷不好接触,但他自登基以来,并未滥杀一人,即使罪恶滔天如魏忠贤,都能忍住不杀。

违制上书的陆万龄、钱嘉征,如果是天启在位,估计坟头草都两尺高了,但朱由检怒则怒矣,却也只罚他们闭门思过而已。

这样的皇帝,虽然不符合士大夫心目中的“英主”形象,但朱由检的“仁君”形象,无疑更符合士大夫们的利益。

所以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君臣磨合后,朝臣们普遍对朱由检印象不错,阉党、东林党、中立文官、酱油武将们,对皇帝下的旨意倒也能配合,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

本次朝会东林党未能达到诛杀魏忠贤的目的,下了朝后,东林党人脸上都有些怏怏之色。

不过东林党人也不算是无收获,朝会最后,天子开了金口,称天启年间,由于党争激烈,一批因遭受党争波及而无辜被贬的文官们将予以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