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彼此参透”之后,不仅我偶尔“探店”的次数多了,我们一起外出共餐的次数也多了。逢到我休息日,有时也会一起外出“采风”。
我们店人多眼杂,她不便常来和我聊天,而她店里虽然员工不多,可是她毕竟已为人母,也怕有所误会,所以我也不便逗留太久,因此,去斜对角美食城里算是最合适的选择,即便遇到熟人也可以有“碰巧”为借口。
2楼公共餐区,最北侧第8排,那张角落里的双人桌……
小学通常要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当时在我眼里感觉完全都是无聊至极的东西,但现在看起来,幼稚之中未尝也有几分真实,比如“我记忆里的故事,就像海边的贝壳一样,数都数不清。所以我今天就先挑一个‘贝壳’说给你听。”
“风在幽暗的松林里解开自己。
月亮在游荡的水上发出磷光。
同样的日子相互追逐纠缠。”
智慧海前,依偎在一起远眺,他们耳畔泛起
“在此我爱你。”
据说那是她的初恋。在海淀的大学时光,她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万寿山。许多条“野道”她都走过,包括我曾经不敢走的那条。我们也曾相约一起走过。
“就像在春天
清凉的石头上,水流
溅开宽广的泡沫的闪光,
你的笑容亦如是,
……
你走着,人世之花,
如是我看见你,
……”
那天我带她去了咖喱餐馆。我说,上次在缓坡走道的意外的相遇,让我明白
“我的心燃烧于斯止息于斯。”
人们总说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但也许“惊鸿一瞥,浮生若梦”更贴切罢。
n市那年经常下雪。
从x门进入,顺着环湖路,夏日里苍翠的万物,在眼前都变成皑皑一片。萧瑟的枝桠,累着一层厚厚的“雪糕”,偶尔几只飞鸟,扑腾着在一条枝桠上落脚,又飞起,枝桠便如同跷跷板一般压下又弹起,震落的“飞絮”,散成一道道曲线,随风飘舞。过冬的鸳鸯,在湖中隐约可见,时而微微展翅,低头梳理羽翼,时而彼此依偎在丛间呢喃。不同于往日的自由宽敞,雪地上,“人走多了自然成了路”,在黑白之间,“脚印路”显得更为明晰。
其实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走着有脚印的路。
但我们那天一直都走在白雪里,我们想留下一条仅有我们俩脚印的路。
绕过几个回环,走至台菱桥。在这座桥上,我见证了29轮朝阳升起。看着对面钟毓桥,我开着玩笑问她:“‘冬日水边,我们会高筑起红色的篝火’么?”她大笑“这是真的不可能哈哈。但是如果是十年前的我,或许会试试。”之后我们爽朗的笑声不断地回荡在远处群山所形成的空间内。后来我也经常会去听,还是有回声的。
走至廊坊,寂寥的木栈道,铺上了一层全新“雪白毛毯”,我们踏着这层“棉花毯”,走到夏日林荫区。
她站在我身前,随着寒风,水波里的寒气阵阵袭来。我试探着把右手伸进她的口袋,她敏感地把手从风衣口袋里提了出来,原本因寒气而冻得绯红的脸颊,愈发红润,低下头,捋了捋头发。眼神漂了我几眼。
我迎上去,环搂住她的腰,隔着她芬芳的秀发,在她耳畔轻声说
“‘我的嘴含着你的名字,和一个……永不会与你的嘴分离的……’”
她转身望着我,抿了抿红唇,我把所“不会与她分离的”,留在了她的额头。心心相印,都笑了。倚在我怀里,十指在她的口袋里紧扣。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看着这浩渺的世界,
静静感受彼此心跳。
至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