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野生大黄鱼的传奇历史(1 / 2)

黄花鱼是一个拥有鲜美软嫩肉质的海鲜。

如今市面上所看到的黄花鱼几乎全部都是水产养殖的产品。

有关野生大黄鱼的故事,可以说也算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在分布上,大黄鱼在整个我国沿海地区都有分布,除此外朝鲜半岛和东部、南部,也有着一定数量分布。

可惜的是大黄鱼所生活的地区,可以说正靠近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因而就和生活在这里的所有鱼类一样,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如同一把把利刃,把野生大黄鱼群摁在水里摩擦。

对于已经处于极危状态的大黄鱼来说,保护却是非常困难。

在生活习性方面,大黄鱼属于洄游性的半咸淡水鱼类。

野生大黄鱼的栖息地主要是沿海和河口地区的中底层水域,捕食甲壳类和小型鱼类。

黄花鱼的这种栖息地分布,可以说非常容易受到沿海污水排放带来的影响。

同时我国近海地区一直有非常严重的过度捕捞现象,所导致的渔业资源匮乏,也让野生大黄鱼很难找到足够的食物。

然而对于野生大黄鱼来说,还有一个可能是人类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巨大威胁,那就是人类所产生的声音。

声音对野生大黄鱼的危害甚至比环境污染还要大。

大黄鱼在分类上,属于石首鱼科,这个鱼类家族有一大特点,那便是它们的头部有着用于感知声音的鱼首石。

这一结构虽然对于野外大黄鱼发现猎物和躲避敌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却又难免让它们成为人类噪声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无论是各种船只行驶亦或是近海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声响,都会对附近包括大黄鱼在内的石首鱼科成员带来极大冲击,甚至会被直接真晕或震死。

除了环境问题和各种误捕,大黄鱼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便是人们的“保护”。

在许多沿海地区为了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他们所认为的种群繁衍,将大量养殖的大黄鱼野放。

这种行为可以说就和某些群体所谓的功德放生一样,不仅不会起到保护野外种群的目的,甚至还会给它们带来巨大的危机。

人工繁殖的大黄鱼因为长期近亲繁殖,身体普遍出现严重的畸形,而且因为数代都在人工繁育的环境下生长,它们的免疫力也要大大低于野外种群。

这些人工繁殖的大黄鱼被放归野外后,它们不仅会对野外大黄鱼的基因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将许多疾病带给野生种群,因而更进一步的让野生大黄鱼种群出现劣化和基因衰退。

可以说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对环境和动物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大黄鱼的野外种群数量,却依然看不到有效的保护的措施甚至方案。

对大黄鱼的保护,就连生物学家也只能祈愿这种美丽的鱼儿不要从大海中永远消失,或许会有很多人赞同环境治理,保护环境,但绝对没多少钱支持海上的噪音治理。

不过,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加强,大黄鱼要真正灭绝也不可能,最多也至少野生的大黄鱼数量越来越少。

但养殖的大黄鱼,跟野生大黄鱼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

袁枚著名的《随园食单》中有句论断,“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他的意思是说黄鱼本身就是味厚的鱼,不可以用清淡的方法来料理,这里的黄鱼,指的就是野生大黄鱼。

鱼在我国的年菜中有着特别的地位。

所谓无鱼不成席,除了年年有余的口彩,鱼本身代表了一种珍味。

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遗憾可见,对于非原产地来说,鱼是非常难得的一道美食。

我国人工养殖鱼的历史非常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