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集团,其中又分成丹阳、吴会两批人,吴会四大家族出文官士人,丹阳民风彪悍,则构成了刘秀的主要武装丹阳兵,是他征伐淮南荆南的主力。
若四姓倡议定都吴县,且不说刘秀手下客籍大臣态度,连丹阳的军官们都不一定会支持。
改成金陵邑就大为不同了,此地就在丹阳境内啊!一旦迁都,无疑能加大丹阳军吏们的话语权,无怪乎他们亦鼎力支持。
刘秀在那猜测起指点四姓的“高人”来:“卿方才说了,迁都之议,乃是吴县庄氏首倡,改吴县为金陵,以博取众人附议,这莫非是吾等老友庄子陵所献?”
虽然庄子陵好老庄之学,一副不问世事的架势,甚至躲起来不见刘秀,但刘秀对他印象颇深,觉得庄子陵胸中有大韬略,只恨不能为己所用。
邓禹摇头不知,究竟是谁给吴会四姓出的妙计,一时间难以查明,现在的问题是,迁都之议已掀起了舆论,行或不行,刘秀必须立刻做出回应!
于是刘秀看向邓禹:“仲华以为如何?”
邓禹垂首:“若仅以地利、形势论,金陵邑确实是上佳之选,金陵控引吴会,襟带江淮,漕运贮谷,无不便利,确实是中兴之本……”
见邓禹都如此说,刘秀只觉深深的失望,好在邓禹话音一转:“然臣以为,必有淮南藩篱形势之固,然后金陵方为可都!”
“朕总算听到谋国之言了!”
刘秀很认可邓禹的看法,感慨道:“如今大汉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莫如守淮,淮甸者国之唇,江东者国之齿,唇亡则齿寒啊。”
“如今汉魏南北分疆,两淮皆战场也。淮南乃是五方人民所聚,四海百货之所集。田畴沃衍之利,山川薮泽之富,淮北不能与之相比。”
“在险要上,淮南之东,根本在广陵,而山阳、盱眙为门户;淮南之西,重镇在合肥,而钟离、寿春为捍蔽。若第五伦再至,朕必倾国以争之,依靠长淮山泽,不利于骑兵,靠南方步卒,往来角逐,见利则进,择险而守,胜负之数,大约在五五之分。”
在淮南和第五伦打个平手,这是刘秀有信心的。
“但倘若弃广陵而都金陵,势必让世人觉得,朕已无北进之心,欲偏安于东南扬州,与第五伦划江而治了!一时人心骚动,等魏军再至,汉军若不以背水必死之志,纵以举国之兵八万之众,敌第五伦数十万大军,众寡殊绝,料无胜机,势必败退江东。”
刘秀又想起了那个让祖先刘邦不得安眠的敌人:“两百年前,西楚霸王项羽败退垓下,最后逃到大江乌江亭,乌江亭长驾船来迎,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但项羽只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只是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么?”
刘秀自己摇了摇头:“不止如此,项羽看似孟莽,实则心细,他想必也看来了……”
站在临江的楼阁上,风吹拂着刘秀的美髯,邓禹的目光随其手指看向他们背后那片土地:
“江东一隅,吴会、丹阳、豫章三地,口数不过两百万,哪怕穷兵黩武,甲兵亦不过五万,一旦渡过去,休说什么中兴,连自保都不够!”
“江东之形势,系于淮南、江汉,敌在淮南,而长江之险,吾与敌共;敌在上游,而长江之险,乃制之于敌矣。若朕被第五伦逼到江东,等魏国先略取益、荆,令岑彭在江陵等地筹集艨艟大舰,顺流而下,不消半月便能抵达钟山之下;而两耿在淮北大众分兵渡江,沿江镇戍必为其所拔。”
“到时候,哪怕金陵再有王气,亦将在西、北两面夹攻下,黯然而灭了!”
这是刘秀肺腑之言,哪怕刘秀真是天命之子,一旦退到江东,也根本秀不起来!
只可笑大汉的文武群臣,除了那些一心想跟刘秀打回北方的死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