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采到120公斤。若是壮年男性的话,一天能够采摘150公斤以上的棉花。
一般的棉田,一亩的产量也就是110公斤到130公斤,西北自治区那边光照充足,适合种植棉花,棉花产量会比咱们这里高一些,一亩大概能产150公斤的棉花。”
无论是农业方面,还是农机方面,岳安全的专业知识都要比李卫东丰富。毕竟是在企业和部委都历练过的干部,比李卫东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强得多。
棉花的产量与种植区域、种植技术、棉花品种和自然气候等因素有关。
放在后世,低产的棉花田也能有200公斤的亩产量,中产田的亩产量能达到30公斤,而高产田的亩产量是400公斤以上。
九十年代的时候,农业技术还没有后世那么的发达,在品种、种植技术、施肥、农药、田间管理等方面,都远不如后世,所以当时的棉花产量也没有那么高,一亩地能产150公斤棉花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棉花的亩产量越大,就意味着单位面积内的棉花数量越多,同样一把抓下去,采摘到的籽棉也会越多。
因此后世人工采棉,采棉效率也要更高。即便是上了岁数的大妈,一天也能采到100公斤的籽棉,熟练的壮劳力,一天可以采到180公斤以上。
当然这与收割机采摘相比,实在是落后太多了。
听了岳安全的介绍,李卫东点了点头:“这么算起来的话,人工采棉一天也就是采摘一亩地,咱们的棉花收割机,一个小时就顶的上十个人一天的工作了。
那若是棉花收割机一天工作十个小时的话,岂不是顶的上100个人的工作量!这可真是以一敌百的好东西啊!”
岳安全却从旁边浇了一盆冷水:“这东西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而且用的还是进口康明斯发动机,成本提高了一大截!我若是棉农的话,宁愿花钱请100个人来摘棉花,也不买这东西。
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岳总,这种棉花收割机,我们得卖多少钱?”
“参照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约翰迪尔差不多的产品,售价在25万美金左右,也就是212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售后服务的价格。”
岳安全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就算咱们的棉花收割打个对折,卖110万一台,可对于棉农而言,依旧是买不起的。不如直接请人摘棉花划算。”
所谓的参照国外同类产品,其实除了约翰迪尔,基本也没有其他的参照物。
棉花收割机这东西,本来就只有美国和前苏联生产,日本和德国都不造这东西。苏联解体以后,就剩下一个美国,而美国做棉花收割机的企业,也就只有约翰迪尔独大。
棉花收割机这一行,所能参照的也只有约翰迪尔的产品。
正是因为约翰迪尔的行业垄断,所以棉花收割机的售价就从来没便宜过。约翰迪尔的高端棉花收割饥,报价能达到六七十万美金,放在国内就是五百万人民币起跳。
普通的机型,卖的也不便宜,基本上都要超过200万人民币。未来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出了棉花收割机,即便采用了很多进口部件,售价也就是一百万出头。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台棉花收割机,约翰迪尔要多赚一百万,基本上是双倍的价格出售。而高端棉花收割机的话,约翰迪尔赚的会更多。
在国产棉花收割机没有出现之前,约翰迪尔仅靠着卖棉花收割机,每年就能从中国赚走一个多亿美金。
在九十年代末期,即便棉花收割机只卖一百万人民币,对于棉农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价格。
虽说一台棉花收割机,顶的上100个劳动力,但请100个劳动力,来收两个月的棉花,才花多点钱?
当时中国的人力成本毕竟是便宜的,人工采摘成本比较低。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