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还记得,当初朕因大凉侵犯边关,导致边关不宁而心烦。那时候太子还小啊,太子不懂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板着张胖乎乎的脸蛋,一脸严肃地对朕说,‘父皇不要生气,儿臣一定多多吃饭,快快长大,好帮父皇打坏人。’一晃眼,太子没了,如今太孙也那么大了。”
万钧心里一跳。
孝康帝接着道,“不过当初那个说要为朕打坏人的太子不在了,好在太子如今还留下了一个儿子。太孙跟太子一样,都是好的。太孙跟他的父亲真像啊,前些日子,他也跟着说要去边关。子承父志!子承父志啊!”
万钧忽然不知该如何劝孝康帝,看孝康帝的意思,是已经决定要皇太孙去边关了。
万钧动了动嘴巴,想说太孙万金之躯,如何能去边关犯险。但是话只是在万钧的嘴边绕了一圈,便演了回去。
这段日子,大多数人都是以太孙的安危为由,劝孝康帝不要允许太孙前往边关。
这样的理由已经不新鲜了,除非能找个更新鲜的,而且能够劝动孝康帝的,否则也是别开口的。
“太孙年轻,这点,朕很清楚。不过谁不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呢。让太孙去边关历练历练,有楚英楠在,朕还是很放心的。万钧,你说呢?”
万钧能如何说,难道说他一点都不看好皇太孙吗?这话,就是他也不能当着孝康帝的面说
万钧忍下心头的心塞,笑着道,“皇上英明。”
万钧又打起精神陪着孝康帝说了一会儿话,孝康帝见万钧的精神不是很好,于是就让万钧回去了。
一回到府里的万钧立即派人给老镇国公回话,木已成舟,无能为力。
短短的八个字很快回给了老镇国公。老镇国公无奈叹气,知道他再做什么也是徒劳无功,皇太孙去边关的事情已成定局。
果然,没几天,孝康帝就在朝堂宣旨,赐皇太孙尚方宝剑,代天子慰劳边关。
老镇国公在知道孝康帝还赐了尚方宝剑给皇太孙,头一阵晕眩,皇太孙手里的权力如此之大,他要在边关闹出什么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镇国公倒是高兴的很,这说明孝康帝对皇太孙宠爱有加,皇太孙是简在帝心啊!
皇太孙在收拾行礼准备去边关前,派人来镇国公府传话,他打算带一佟家子弟一同前往边关。
老镇国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佟思罡,他想着如果皇太孙真的做了什么,到时候有佟思罡在,好歹能劝几句。
佟思罡想也不想地拒绝,“我去也成,不过祖父,我事先声明一下,我的脾气不好,别的事还能忍。如果皇太孙真的做了什么叫我忍无可忍的,我怕是不会给皇太孙面子。”
这话就彻底让老镇国公歇了让佟思罡陪着皇太孙去边关的心思,无奈下,老镇国公选了佟思维。
镇国公知道后,还说了佟思罡一顿,那么好的机会,为何不抓在手里,偏生给了佟思维!
佟思罡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镇国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