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情报以后,便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来,清军在朝鲜的“为王前驱”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代善已经把朝鲜文化支柱的王室和两班士大夫都杀戮殆尽,这才做起了改姓换名的工作。
清军正准备把朝鲜变成一块扎实的根据地,却没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顺军的刀锋已经酝酿好了威力,即将对辽东开弓射箭,新的一轮北伐大战也即将爆发。
此时西南战事也已经完全平定,李来亨早就下定将原本驻扎在云南的不少精兵铁骑调回北方,命令他们驻扎在北京一带,进行适应性的训练。
由于东北气候严寒,顺军北伐还需要筹集数量惊人的棉衣棉裤。所以湖北和江南地区,那些最早察觉到伐辽在即的商人们,便立刻加大投资,扩建棉纺织工场,这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以耿应衢为首,随后便会在波澜壮阔的伐辽战事中,捞取一笔极为惊人的理论。
由湖广和江右两大商帮,逐渐发展出来的楚商集团,既具有顺朝的皇商性质,又由于最早采用规模化的工场经营方式,经济实力特别强大,堪称如今大顺排名第一位的商人集团;
由江宁、苏松、浙江三省商帮,发展出来的江南商帮,则以其特别雄厚的财富基础,后来者居上,急速追赶着楚商的步伐。江南商帮同样开始引进规模化的工场经营,并依靠富庶的江南地区作为基础,很快就发展出了不下于楚商团体的财力。
随着伐辽战事在即,这两大商帮团体也纷纷北上,楚商到陕西及山西活动,江南商帮到河北及山东活动,在日后为顺军后勤粮秣军资的筹集,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至于更后来,由楚商建立的“走西口”贸易路线,更是为大顺军远征朔漠西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帮助效果。
后世顺军名将李懋亨、赵自牢、张国武、康大眼这西军四大名将,二十年间扫灭准噶尔、平定青海、远征拉萨、尽灭哈萨克三玉兹,立下了追赶卫霍的不世之功——则楚商所建立的西口贸易路线,裨益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