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厌离于形体,火宅愿求于出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即妄为真,孰闻听命?事须辩识,求解脱缘。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
岭南梧州龙母庙之内,教首黄魔君坐在高高的香坛之中缓缓的宣讲着明教教义,神情肃穆、庄严,青烟渺渺,带着神秘的色彩,坛下诸信徒听得是如痴如狂,是虔诚无比。
明教者,即为摩尼教,又称牟尼教或末尼教,源自波斯,为波斯人摩尼所创立。
摩尼教崇拜“四大尊严”,即大明神、神的光明、神的威力和神的智慧。
光明即指日月,威力即是明使,智慧即指神教。
其根本教义就是“二宗三际论”,所谓“二宗”就是光明与黑暗,所谓“三际”,是指初际、中际与后际,即为过去、现在与将来。
摩尼教认为天地创造之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是相分离的,各位两个国度。在中际天地既立之后,黑暗侵入光明,大明神率领使者与黑暗战斗,并由使者善母创造原人参战。其后原人战败,被黑暗投入深渊。大明神最后派出先知摩尼,也就是摩尼教创始人摩尼,前来拯救世人,最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世人得以解脱。
摩尼教主要戒律即为“三封十诫”,所谓“三封”就是口封、手封和胸封,口封要求摩尼教教众不吃酒肉、不说谎话;手封是要求不做坏事;最后胸封要求戒制淫yu。
所谓“十诫”即为不拜偶像、不谎言、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诈伪、不行邪道巫术、不二心、不堕。
摩尼教只拜日月,不事神佛,其教义治己极严,待人极恕,自奉极约,用财极公,倡导互助,颇受百姓的欢迎,特别是贫民百姓更是如此,是极有蛊惑力的。
李三坚大概了解了明教的教义之后,心中暗暗摇头,崇尚光明,唾弃黑暗,此为一般人的想法,李三坚也是如此,世上之人又有哪个不喜欢光明?再加上某些事情影响了李三坚,使得李三坚对明教有了不少好感。
可不吃酒肉、戒制欲望等等摩尼教戒律,使得李三坚暗暗反感,这已经违背了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作为一个正常人哪里没有这些方面的要求?
不吃酒肉、戒制欲望,还不如去做和尚算了。。。李三坚心中暗道,况且据李三坚了解,宋之僧侣还可以成婚呢,如此做和尚、道士可比信奉摩尼教要来得舒坦得多呢。
最关键的是佛教、道教是得到朝廷的承认的,是允许他们传教的。可摩尼教到底是怎么回事?朝廷到底将摩尼教看做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李三坚是根本不了解的,这样的话,李三坚为何要信奉摩尼教?
“你在想什么?蔡姑娘?”李三坚冲远处的陈可儿笑了笑后,低声问向蔡绒雪。
进入龙母庙之后,陈可儿就发现了李三坚,不过因为教首正在传教,因而只是对李三坚点头示意,并未过来与李三坚说话,李三坚也因此仍是不知道陈可人为何出现在了此处,并且一副明教教众打扮。
“没。。。没想什么。”蔡绒雪闻言慌忙答道。
明教教义极为蛊惑人心,就连蔡绒雪也是听得入神,李三坚连呼了她三声,她才反应过来。
“没想什么?没想什么,那么你为何慌张?”李三坚随后又问道。
“我哪里慌张了嘛?”蔡绒雪闻言越来越有些慌了,低头说道。
蔡绒雪虽为宰执之后,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但她的身世极为可怜,父亲因朝廷争斗而被贬至岭南,并被贬死在了岭南,其母也染病身亡,蔡绒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寄身于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