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五重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是彻头彻尾的蜕变,你们看不到大破灭,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
祭天金人用最平淡的语气来说着最让人愤怒的话,但对于他来说或许本就是这样。
金天君王:“过去的宗师,不敢像是您这般说话。”
祭天金人:“你说的对,因为他们眼中有太多未知。”
“而我,当我苏醒的时候,眼中所见到的,便是如此世间。”
祭天金人一言一行都带有天地的道韵,颛孙师则是问道:“你这是给予我们公平?”
“你想要问什么道?你既然说世间一切的道理你都已经通晓,那我的道理,你又有什么必要来问?”
然而祭天金人却是道:“错了,世间很多道理,我虽然通晓,但是世人自己也有不符合大道的逻辑与解释。”
“就像是树叶上的脉络,一条一条的延伸蔓延,大小粗细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都是从一根主干延伸出来的。”
“所以我要问你,什么是仁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是仁义二字,儒家八派却是各有说法。”
“你的仁义呢?是站在这里,阻挡匈奴入侵,这就是仁义了吗?”
“你自认为是仁义的君子吗?”
颛孙师道:“恩者仁也,理者义也,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我未必是一个君子,你提到了庚桑楚,那么春秋时期那位庚桑楚也说过,世人都以为他是大贤者,但他自己却不认为,并且很反感。他的弟子不能理解,所以才有了后来他的弟子南伯子拜访老聃一事。”
“而你也未必是一个小人,因为你们不理解小人的意义,用我的道德来约束你们那是不正确的。”
“就像是让擅水的濮人去走蜀国人的山路,那么濮人肯定走的歪七扭八如同鸭子一样了。”
“鱼儿跃出水面,是为了呼吸到天地中的气,当然也可能出于其他的原因。毕竟子非鱼而不知鱼之乐,你们不懂君子的意义。”
“我是一个士,曾经是卑贱有罪的人,是仲尼教导了我,于是我成为士。”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作为一个“士”,临到危难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生命拿出来,看到有利可得时,便要考虑一下应该不应该得。
祭天金人言道:“你是世人以为的君子,而你自己不过是在走自己的仁义。”
“这就是你的仁义啊,简单质朴,但很有道理,你认为应该阻止我们,所以你来了。”
“但是……”
祭天金人道:“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求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天下里,人相忘于道术中。”
“所以你是‘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你是见不得生死的人。”
颛孙师气的笑了:“你这也和公孙龙子一样都是诡辩!君子从来只有人世间的君子,自然是自然的蒙昧,难道你是要标榜,汝等披发而左衽之人,都是自然的君子吗?”
“那如果是这样,自然的君子恐怕要低劣于人间的君子了,因为你们的这些行为,我们在尧舜禹三代之后,就已经结束了!”
祭天金人道:“尧?尧的时候,意而子拜访许由。许由问他,尧把什么东西给予了他?意而子说,尧对他讲,让他一定得亲身实践仁义并明白无误地阐明是非。”
“所以许由骂他,说是尧用‘仁义’在他的额上刻下了印记,又用‘是非’割下了他的鼻子,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