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戏开锣(3 / 3)

太子被禁足说起,那一次,官家前所未有的对太子产生了不满,太子禁足东宫,罢黜国舅沉从兴,甚至老耿和小段都被连累,除了顾廷烨,太子在军方的势力,尤其是在汴京的军方亲信被一网打尽,除了刚刚巡盐归来的顾廷烨,还有远在秦风路的盛长槐。

从那时候开始,所有人就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官家北伐之心,坚不可摧,哪怕是太子,都没法叫官家冷静。

而顾廷烨,不愧是连英国公等一群老将都赞叹的后起之辈,在这种情况下,还真叫他想出了破局的办法。

官家是想借着收复燕云,彻底巩固皇权,这种心思不可动摇。但并不代表官家就听不去建议,毕竟他不是刚刚登基的那个禹州团练使了,经过几年的历练,无论是眼界,还是手段,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不能阻止官家北伐,那就只能顺着他来,顾廷烨深夜入宫,以自己救驾几次的老脸,劝说官家让左右退避三舍,在御书房和官家商讨了一夜,终于说动官家,暂缓北伐,并找机会麻痹北辽君臣,在出其不意的出兵。

顾廷烨在巡盐的时候,就和盛长柏两人讨论过北伐之事,顾廷烨知兵,懂并法,盛长柏因为盛长槐的原因,对于燕云地势,形式有着超出于这个时代的理解。

《控卫在此》

这个计策,并法是顾廷烨一个头想出来的,而是他和盛长柏在巡盐回京之前才商议出来的一个结果,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以大宋现在的力量,没法在短时间,尤其是在北辽主力援助的情况下守住,要想让大宋损失最小,并能得到预定的战果,那就只有让北辽确信,大宋没有伐辽之心,当他们将目光投向叛乱的部族,大宋在出其不意,才能得到最大的战果。

当时和官家交谈的时候,这不过是一个初稿,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顾廷烨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在解试开始的一个月前,辽国女真部叛乱,漠北部族也因为旱灾纷纷响应,而辽国因为大宋皇帝有北伐的心思,一直在宋辽边境屯以重兵。

顾廷烨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才和太子商议出这样一个计策。

之所以官家会叫太子担任本科科举的主考官,全都是因为只有太子担任主考官,明面上参加会试的顾廷烨,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贡院离开。

锁厅试的考生,从科考开始的时候,就不得出入贡院,十几天的世家,足够顾廷烨悄悄赶到河北路,率领河北路宋兵伐辽,虽然北辽北部部族叛乱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如果大宋能够在一开始就占据主动,不是没有收回燕云的可能。

这件事情,大宋皇帝和顾廷烨,太子,足足瞒了百官一年之久,只在解试开始的时候,官家下旨让顾廷烨以转运使的身份参加科考,才透漏给了韩章韩大相公,也是为了不叫中书省出来捣乱。

毕竟顾廷烨这样的封疆大吏,勋贵出身的将门参加科考,会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有韩章韩大相公才有这样的智慧和手段将反对之声压下去。

不得不说,顾廷烨对于韩章韩大相公的手段还是很认同的,韩章韩大相公也没有辜负顾廷烨的期望,不仅将文官的反对声压了下去,还因此得了一个爱护属下的美名,这就是韩章韩大相公的手段了。

其实这也不是一点征兆都没有,比如盛长柏,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开封府解试主考,就是因为这种谋划,一开始是出自于他和顾廷烨之手,官家其实安排他当主考官,其实也是有奖赏的意思。

只不过盛长柏只知道一开始的谋划,后面的真正实施,比如顾廷烨参加科举的事情,盛长柏就毫不知情,也是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