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3 / 4)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3426 字 4个月前

弟,以喜恶行事,尽失人心。他罢了孙礼之后,竟是派了桓范为刺史,可谓目不识人。”

“桓范虽有名声,但性情粗暴,不听人劝,又多与人结怨。”

“早年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与徐州刺史起了纷争,竟欲擅斩之,于是被告发免官。”

“后幸有薄名,再被举荐为兖州刺史,偏偏又不知收敛,与同僚不和,郁郁不得志。”

“此等人物,出任冀州刺史,不过是豚犬守门户。而邺城至上党,山险水恶,君侯何用惧之?”

听到郭循的这一番分析,魏延眉头一挑:

“先生知道桓范此人?”

魏延或许确实算得上是一员猛将。

在大汉也算得上是重臣。

但他终究是出身低微,乃刘备的部曲,跟随刘备入川作战,数有战功,这才升为牙门将。

他能镇守汉中,是因为刘备的破格提拔——当然,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确实独到。

只是就算他再怎么勇猛,再怎么受到重用,人际关系始终都是最大的短板。

魏延的矜高,有时未必不是以一种自我保护:

你们不想与我为伍,我亦不屑与你们为伍。

这种态度,在大汉未能冲出蜀地时,或许还没有什么。

毕竟蜀地就那么大一点的地方,又有丞相压着,有些事情自然不用他来操心。

但到了满地皆是世家大族的中原,魏延对世家错综复杂的关系认识不足的缺陷,就被无限地放大了。

说白了,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人,魏延怎么可能真正地了解世家?

派出再多的探子和细作,也只能是从市井里打听到民间流传不知真假的传闻。

想要打听到真正有用的消息,还得是要想办法打入圈子。

但魏延又不是冯某人,哪有那么多的资源来支持?

这也是他倚重郭循的原因之一。

郭循好歹也勉强算是世家子弟出身——虽然只是个旁支。

更重要的是,他与河东的世家有关系,能打听到不少消息。

此时他听到郭循谈及桓范,自然是要追问。

但见郭循淡然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模样:

“君侯信我重我,我又岂敢不尽力为君侯早作考虑?”

“君侯可知,孙礼被曹爽罢官,是为何事?”

魏延摇头:“不知。”

郭循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乃是因为冀州清河平原二地争界之事。曹爽偏袒清河,而孙礼却是把地界划给了平原。”

“故而惹恼了曹爽,一怒之下寻了个罪名,直接把孙礼降为庶人,再借机让自己的乡人桓范出任冀州刺史。”

“冀州二县看似是在争界,实则是牵连大族纠纷,故而历三任刺史不能决。”

“轮到桓范时,已经是第四任。桓范此人,本就粗暴无礼,安能解决此事?只怕事情会越来越复杂。”

“但不解决二地争界之事,又如何能抚定地方?不能抚定地方,如何获得大族的支持?”

“没有大族的支持,桓范安有余力窥太行以西?”

魏延听到这些话,不禁觉得是大开眼界:

“没想到魏贼冀州之地,竟还有这等内情。”

不过想想也是,若非豪右大族,谁有这能力,让数任刺史都不敢下结论?

再想想大汉,魏延不由叹息:

“吾虽与冯明文不和,但亦不得不说此子的手段了得,竟是能让那些大族服服帖帖……”

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原本淡然从容的郭循,脸色顿时就是黑了一下!

那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