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5 / 6)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6090 字 4个月前

当反骑兵的枪矛使用了。

但自从短管双管喷发明后,枪管长度才两尺多,加上枪托握把全长也不足三尺,再配上老式刺刀的话,攻击距离也完全比不上骑兵的枪矛,也就失去了骑兵冲锋对刺的用途。

所以,双管喷从发明出来那天起,就是不带刺刀的,使用这种枪械的骑兵,也都会另外单配近战武器用于肉搏。

宋应星显然是发现了这个短板,觉得抚台大人发明的刺刀太好用了,应该想办法给所有长铳都配刺刀,于是就发明出了这款刃长超过了四尺的短枪用刺刀,确保铳、刺刀合起来后,总长度依然达到七尺。

沉树人看着眼前的刺刀,也有些恍忽,这东西形状居然有点像后世60年代的三棱刺刀——当然,额外那道凸起的愣,其实也只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是钝的,并不是为了多一道锋刃强化杀伤,只是为了在用强度不太高的材料,锻造长度更长的刃时,刃身不容易折裂。

沉树人后世在网上,早年也看到过不少吹嘘三棱刺刀杀伤力的地摊文,印象里2010年以前特别多,吹得玄乎。后来信息越来越透明,网民水平也逐渐提高,那些地摊说法市场也就渐渐小了,销声匿迹了。

三棱刺刀比更后世的现代刺刀比,当然没有什么独门杀伤效果,之所以被淘汰,也不是因为太残忍被禁用,完全是冶金工艺提升了,钢材质量变好后,无需加那道加强筋,刀刃也不会折断。而加了愣之后,反而会让刺刀的多用途性大大受限。

宋应星现在在刺刀上加愣,完全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并不是沉树人瞎指挥,宋应星要解决的,就是钢材强度的问题。

当然了,他搞了这个加强筋刺刀后,也不是完全没好处。沉树人简单问了一下后,得知这种带加强筋的新式刺刀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廉,可以直接模具浇灌钢水铸造。

而此前的刺刀,都是要由铁匠最后锻打锻造的,虽然只需要传统铁匠,不需要会造枪管的高技术铁匠,但那毕竟也是铁匠。能省技术人员的人力,总归是好的。

另外,这也是大冶这边的钢铁厂,使用了新式高炉,提升了炉温,提升了钢铁质量,才能这么搞。

要是用传统低温铸铁,直接浇铸的话,质量就更没法看了,里面全都是疏松孔洞。而沉树人改良过后的大冶钢铁厂,生产出来的至少是初级铸钢的质量,直接模铸带加强筋的刺刀,再简易打磨即可投入食用,才成为了现实。

材料的加工工艺便宜了那么多,上了战场后几场激烈战役下来就折断报废也不可惜,反正枪身不用换,头上的刺刀直接卸了再套一个上去,也算是“模块化设计”了。

沉树人看完后,点评道:“这东西,大规模制造,节约成本是一把好手,但给骑兵用还是算了,骑兵有骑枪马刀还是方便一点儿,最多作为补充备用,不嫌重的话可以马背上多挂一个。

不过,用铸钢直接造带加强筋刺刀,这种省钱的办法,给以后大规模扩军的非嫡系部队用也是可以的。毕竟产量大,便于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不占高级工匠工时。”

看完刺刀、火枪之后,沉树人又看到旁边放着几块明晃晃的胸甲,样子倒是跟西方一百年前的全身板甲的躯干部位样子差不多,但是还要厚实不少。

沉树人眼前一亮,觉得这玩意儿有点后世18世纪、拿破仑时代前胸甲骑兵的味道了。

这东西不算什么创新,因为全身板甲在西方1450年之后就出现了,1550年之前达到巅峰,随后随着火器的普及,全身板甲又开始逐渐没人造了。

沉树人手下有郑成功那边找来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宋应星方以智日常工作时自然也会有机会跟这些外国人切磋,最后中西合璧,吸收西方重甲的优点,这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