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除了圣贤书,读书人还得学点别的?”太子神色稍霁。
“不愧是大哥!”朱桢马上奉上彩虹屁:“简直聪明绝顶、一点就通。”
“你少给我戴高帽。”太子笑骂一声,然后正色道:
“话说到这份上,大哥也不跟你说虚的了。朝廷开科取士,不只为了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给天下人才一个上升的机会。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全部精力,都牢牢拴在科举一途上,这样天下才不容易出乱子。”
“所以唐太宗看到天下举子入宫应试,才会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我彀中。”他轻叹一声道:“现在明白了吧,为了天下太平,但科举是不能停的,早晚还得恢复。但读书人只会读圣贤书,伱拿别的考他们,他们不会啊。”
“不会就学。”朱桢沉声道:“反正几年之内,科举又不会恢复,他们还有的是时间学一门专业。”
顿一下,他又打出了自己的王牌道:“臣弟听刘先生说,唐朝开科举不止有进士科,还有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父皇既然以恢复唐制为主,为何偏偏在最重要的抡才大典上,却不学唐朝了呢?”
“唐朝的科举是这样的吗?”朱元璋一愣,寻思一会儿方道:“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当时咱听宋先生他们说,唐朝都是以进士科为尊,因为其余几科太简单,很难拉开差距,所以真正的人才,都去考进士了。
“所以到了后来,考进士就成了考科举的代名词,另外几科形同虚设,因此没必要再走当年的弯路了,只设进士科就行了。”
“父皇被他们给蒙了。”朱桢一阵冷笑,这个问题他真的跟刘伯温讨论过很多次,讲起来自然成竹在胸。朱元璋、朱标、朱棣便听他侃侃而谈道:
“进士科确实是唐朝最重要的科目没错,因为难度最高,也最受重视。但说其余几科不重要,报的人也太少,就纯属文人的坏心思了——
“我跟老师统计过,整个唐朝,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最多的是明经科,明经科出身的官吏,远超进士科。这怎么能说形同虚设呢?
“还有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考生除了要熟悉律条律令外,还要运用这些律令,处理十件具体案件。可以选拔出理论与实践都过关的司法人才,怎么能说不重要呢?
“再比如明算科,主要考察数学和天文学知识,选拔出精通计算的官员有多重要,父皇肯定深有体会,就不用儿臣多嘴了。”朱桢叹了口气道:“敢说这两科不重要的,不是蠢就是坏。”
“他们怎么会蠢呢?他们是天下最聪明的人。”朱元璋的话语中,已经开始有了杀意在弥漫了。
“不过这个问题太大了,今天先不讨论。”但一转念,他又打住了这个话头。早已习惯了掌控一切的皇帝,最不希望被人牵着鼻子走,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对老六笑笑道:“等咱多了解了解,心里有了个章程,再叫你来聊这件事。”
“是,父皇。”朱桢轻声应下,现在没指望,这么大的事,一次就能说动老贼。说不得将来还得老师出马,反复游说才行。
朱元璋点点头,最后问道:“你觉得要在全国推行新政的话,还差多少人手?”
“差不少。”朱桢想一想道:“能用的人手差不多全在江西了,要想全国一起推行的话,起码得多十倍吧?”
“这么多吗?”朱元璋眉头紧皱,从建国初,他就苦于人才匮乏,到现在还是被这个问题困扰。
“那要是延长些年限,比如五年成功呢?”太子问道:“是不是就可以少用一半的人了?”
“差不多这个意思,但大哥,其实培养五千人和培养一万人,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朱桢轻声道:“黄册十年一重造,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