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卷 第一百五十二节 原委,接收(1 / 2)

山河志异 瑞根 1514 字 1个月前

说易行难,如此庞大规模地迁徙,又还涉及到诸多人、财、物的分割,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得定的。

但是汴京城那边却不能等,好在和令狐醉那边已经谈妥,令狐醉那边也清楚现在一心立足河北的大槐山未来崛起是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并不想要和陈淮生这边交恶,后续事务倒也没有太多扯皮,只是需要留下一个能决策的人来承担罢了。

李煜带着王垚留了下来处理后续事务,丁宗寿那边丁立人也留了下来,这边商九龄带着徐天峰,丁宗寿带着其子丁元高以及孙婿王驰与陈淮生一道重返汴京城,准备参与这场夺位大战。

其实也还有不少人都想留下来参与汴京城这场盛会,但是一是去卧龙岭那边也需要人看顾,二是这场战事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难以预料,无论是商九龄还是丁宗寿都明白这一点,陈淮生也早早就和他们谈过了这一点。

固然历练重要,但是也要考虑自身实力,一旦战斗开打,便是师徒父子,有时候也未必照应得过来,那等筑基以下的弟子是肯定不适合参加这种战事的。

有了商九龄和丁宗寿这两个凝魂境的强者加入,虽然没有达到赵定保的要求,但是陈淮生也觉得足以向对方交代了。

事实上陈淮生也估计赵定保也一样清楚,就算是重华派全数加入支持行列,也不可能所有紫府强者齐出,而商九龄和丁宗寿是其中的最强者,能够联袂加入,应该已经达到了他的最低期望值了。

唐经天那边的“拉拢”也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并不是每个出自九莲宗的弟子都对令狐醉的行为持赞同态度的,毕竟原来九莲宗体系就相当松散,玉菡宗也还远达不到能让其他诸宗都服气的地步,孙道莲和孟元泰的加入也让妖莲、净芙两宗的势力隐隐再现,那些本来非玉菡宗的小宗,如汐芸宗、紫萏宗、火莱宗的弟子,生出一些其他想法就在所难免了。

何况唐经天以现在的大槐山发展态势作为倚仗,翻动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也的确还是打动了一些人。

九莲宗的覆灭让很多人早就对再回九莲宗失去了兴趣,当初九莲宗那么强大也是一朝灰飞烟灭,其松散的架构模式让很多有识之士都不看好。

尤其是令狐醉现在的实力远不足以服众,而陈淮生的惊艳崛起也让很多人着迷,包括九莲宗和凌云宗弟子前往大槐山谋求发展的先例比比皆是,自然也让很多人心生向往。

不求能有陈淮生这样的造化,但能跟随其后,沾些机缘运气,那也是好的。

唐经天一共发出了十余份邀请,最终有六人接受了邀请,虽然层级都不算高,大多都是炼气高段,仅有一名筑基一重,但是他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年轻,而且禀赋都相当突出。

好在令狐醉他们那边也没有阻拦,实在是区区六个人在现在加起来六七百号弟子中算不上什么,哪怕这些人都很优秀,但令狐醉仍然不愿意因为这些细枝末节与大槐山这边撕破脸。

如陈淮生所言,九莲宗这边也可以一样邀请老重华这边的弟子留下,只要愿意,老重华这边也不会阻拦反对,但九莲宗那边无意如此做。

剩下的六七百弟子都已经大大超出了当下九莲宗能够承受的范畴了,令狐醉一干人都还在考虑如何尽快裁剪掉一部分禀赋欠缺或者修行进境太慢的弟子,以便于能够尽可能地让新九莲宗焕发新生。

原来玉菡宗所在的重阳山极盛时期也不过两百多弟子,后来重华派进来膨胀到过千人,使得重阳山根本无法支应承受各方面的需求保障,这也是商九龄和令狐醉他们发生冲突的一大主因,连灵食都无法保证,这个宗门怎么维系下去?

陈淮生带着商九龄、丁宗寿等人的归来也让在汴京城外等候的一帮人心里放下了。

商九龄和丁宗寿的加入也极大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