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模式,没有选择综合商社模式。既然大家都不选择综合商社模式,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主观推测一下啊。我觉得综合商社的管理很难。对境外员工的忠诚度要求很高。在境外建立那么多贸易公司。你不放权,他在外面没法做事。你放权,他在外面胡作非为。真正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外经系外贸公司在这方面见的太多了。所以宁愿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投资建厂,也不愿意在鞭长莫及的地方投资建公司。即便是这样,那些做出口的外经系外贸公司,也没有管理好国内投资建的工厂,要不然我前面跟你们说,有人在这里面赚得盆满钵满嘛。
“综合商社,只有日本人搞成功过。日本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你们季总听说是学日语的,她对综合商社模式,对日本企业文化,肯定是做过研究的。
“为什么选择你们这些没有经验的外贸员外派常驻啊?因为你们的忠诚度高。歪门邪道你们都还不会。这种模式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人。在你们,也在季总。她是核心。她在,这个蜘蛛网就撑着,她不在,这个网就垮了。”
贾勇问:“大外贸公司都搞不好的综合商社,我们这样一个行业管理公司转型的、业务规模还很有限的外贸公司,我们能搞得了吗?”
魏振深有同感地说:“我觉得很难。不太现实。不如搞几个工厂作为外贸出口的基地。”
谢师兄说:“我觉得,这样的方案应该不会出自季总一个人的考虑。你们集团一把手王总怎么考虑咱们不知道。但这个方案一定有陈淑娜的影子在里面。
“陈淑娜是从北京外贸出来的。北京外贸在有意无意之间搞的就是这种综合商社的模式。成不成功咱们不好说。但是他们的一些经验现在看来在被你们复制。对北京外贸的情况,你们郭姐比我了解。”
职场新人之外贸员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