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傲慢(2024.5.10)(2 / 2)

。之所以有智能,就是因为它在不断调整。你问它同样的问题,它不会给出同样的答案,因为它洞察到问题后面的潜在信息,既问问题的动机是什么。第一次是不知道,第二次是回答的不清楚,第三次,可能就是没事找茬或者精神出现异常。智能的一部分再与推断,即便推断的不一定准确,如果推断准确,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相当于预制)不准确,至少在时间上,也不会比不推断有什么损失(毕竟空间成本很小,时间成本较大)。

学习语言就是这样的。母语不说了,这个可能和先天,或者小时候接受东西快等等有关。说学英语,其实就是大量的背诵。你的肌肉记忆会引导你说出接下来的一些单词,即便它们不是你想要表达的那种意思,应付考试足矣。所以chatgpt也许并没有表达出它自己的想表达的东西,它也仅仅凭着它的“肌肉记忆”说出一些句子。它究竟在想什么?作为考核着而非朋友的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可能它与自己对话的时候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吧。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应付而表现出的特征非自我。

一切静态的不可靠性。为什么有观测就会改变事物的轨迹?观测势必会引入能量,能量降低了事物的信息熵,使不确定变得确定起来。但人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不可能接受有目共睹的结果安安稳稳地到来,于是人会继续做一些事情,往系统之中继续注入大量的能量,使本来可以预测到的结果开始震荡。这个事情举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一个事物的市场价波动。大体上有规律,但是在任何一个局部,明日的结果总是难以捉摸。

为什么要看不同作家的书呢?我看同一个人的书就会得到如下观点:

多本书中有很多重复的部分,不光是一个事件拿来反复使用,还有它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怎么更换的,再加之世界的多元性在一个人的眼中变得很单一。一个作家写作的关键词是“故事”,而另一个作家写作的关键词是“反馈”,那么阅读这两本书的人感觉完全不一样。最后收获到的意识或者知识即便内容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会太一样。

文字是脑力扩展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微机中的储存、锁存或者缓冲,防止大量的临时信息丢失。

我们说话的时候要大胆。因为说话不是在下定义,而是在做假设。那句话说得好,要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总是觉得说话不够严谨而不说话的话,会失去很多假设的机会——真理有时就隐藏在不够准确的假设中。

如果你认为一个没有地位的人说不出什么真理,那么你并不屈从真理,你只是服从权威而已。如果你明知道一个事情是对的,而因为一个没有地位的人重复了一遍你就怀疑这事情的准确性。那么你不是渊博或者谨慎,你纯粹是在看不起。

其实你应该去喜欢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因为它们在帮助你,在实际上和形式上,都变得强大起来。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怎么选,要看他怎么做。所以调查问卷不准,直接跟踪历史比较准。哈哈,所以这些应用总是能根据你的操作来推荐服务。

发现价值的方式改变以后,定义价值的方式也改变了。

梁寒郡的日记书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