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方面则集中在饮料生产、汽车生产、玩具生产、代工生产四个方面。
比如1998年开始面临破产危机的国产饮料品牌“北维力、南健宝”;哈尔滨的龙腾汽车厂生产的平民化“大众”、中产阶级“路虎”、富裕阶层“宝马”;以及深圳的龙腾玩具厂和“富士龙”芯片、手机代工生产基地。
综合“银行融资综合商社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大陆财团一旦成立,将让陈卓牢牢在国内站稳脚跟,能够应对多变的经济形势。
但这都是不久将来的计划,等98金融危机过去,陈卓的“电影核心计划”就将大刀阔斧的去实现。
1997年12月19日,《阴间秀场》经过六周上映之后落下帷幕,获得的了16亿美元的票房。在香港也获得了5100万港币票房。东南亚、台湾、日本、韩国、大陆等市场获得了9000万港币票房。欧洲市场获得了2000万欧元票房。
光碟市场预计最终能获得500万美元,玩具周边市场预计能获得2500万美元的收入。
随着市场的发展,影视周边所占收入比例会越来越高。
电影周边概念起源于1903年的《比得兔》,出版商首次推出了周边产品——比得兔毛绒玩具,这是周边产业的开始。
然后快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叫做米老鼠的动画人物在迪士尼笔下诞生了。之后周边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在美国进入四十和五十年代,周边产品开始流水线生产,快餐企业和食品包装合作,电影人物被印到早餐盒上,大批量在商店内销售。
周边产品连接电影与观众。观众也希望能更接近电影偶像,他们想成为自己喜欢的电影人物或者超级英雄片里的英雄——这种方式一直都很管用。
如今,每年电影附属产业的估值已经达到一千亿美元,包括授权和周边产品,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支柱产业。很多好莱坞商业大片由于投资巨大,想要收回成本并最终盈利,都越来越倚重周边产品的销售。
在好莱坞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影片的最终收益只有30到40来自票房,剩下的全部来自电影周边销售所带来的收入,像《星球大战》系列、《变形金刚》系列以及迪士尼旗下的动画片,都有着长久、稳定且巨额的周边收入。
但香港和大陆的电影界对电影周边的开发却非常薄弱。陈卓现在也只是模仿好莱坞,进行一些简单的尝试,效果似乎还不错。
市场是需要开发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化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