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总易感天涯迁客,只难寻世外桃源(3 / 4)

,就用起了这么正式的话,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想想那两岸一望无际的桃花林,簌簌的桃花落在溪水上,那场景确实是美的。”

见阮小妹听得进去,苏清欢点了点头,继续在屋里踱步念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等将一首《桃花源记》背完后,阮小妹也对那寥寥几语勾勒出的世外桃源心驰神往。

阮小妹说道:“欢郎,适才你念的太快,我有些地方没有听清,但重新念一遍未免无趣。长夜漫漫,可否麻烦我们的诗坛圣手,将这《桃花源记》改成一首诗,重新念给奴家听呢?”

听到阮小妹骤然提出的要求,苏清欢并不慌张。

当然并非他抄诗抄多了,真的可以当场写下一首。而是关于桃花源的诗词有很多很多,陶渊明自己就写过一首《桃花源诗》。

后世中也不乏写过桃源诗的名家,刘禹锡写过《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韩愈写过《桃源图》,王安石也写过《桃源行》,就连李白也写过《桃源》两首。

但要说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内容最为贴近,叙事最为晓畅,诗句最有情致,笔力最为强健,最能令人回味的,当属王维的《桃源行》。

古人也多持此看法,所谓“较胜靖节诗”,认为王维这诗比陶渊明的那首《桃花源诗》写的强。

所谓“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认为咏桃花源的诗里面,王维这首登峰造极,算是最厉害的。

更有甚者,直接称赞此诗说“七言古诗,此为第一”,认为这诗在七言古体诗里面,堪为第一。

虽然有过誉之嫌,但也足以证明此诗在后人的眼里,水平极高。

苏清欢主意既定,说道:“小妹有令,敢不相从。”

然后在阮小妹的含情而视的目光中,苏清欢开口念道: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

渔船顺溪而下,只为贪看山间的春景;古渡口两岸桃花繁盛,开的烂漫如茵。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落英缤纷,早忘了来时的远近;行到尽头,再没有了别人的影踪。

初过山口蜿蜒崎岖,曲折起伏;等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是一片平陆。

远远望去,是郁郁葱葱好似云团的树;走近才知道,家家户户掩映在那鲜花和翠竹。

这时起,村民才知道汉代的名字;到如今,他们还穿着秦朝的衣服。

这里的人世代居住在这武陵的桃源;从这片远离世俗的土地建立起他们的田园。

明月夜、松树下,只有窗户寂静;太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