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发展供应链(3 / 3)

去工厂干活也干不久,别人都嫌他是新手不要他,这个年纪哪里受的了别人看不起他的气。

直接提桶跑路。

兜兜转转又回到村里做村溜子吃老爸的。

跟许凡混的猛哥现在盖了个养牛场,牧草都种五六十亩了,据说要种一两百亩牧草。

卖蛋昌的鸡场现在也有五百只母鸡和阉鸡,每天都有鸡蛋拿去镇上卖,据说还在网上发货,也算是小有成就。

现在酱爆一天时间做起蟋蟀养殖场,这酱爆才18岁啊!

裤子掉一半,屁沟都露了出来,现在都搞起产业了。

说不羡慕不心动那都是假的。

但村子里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外部需求大的现在就属远在山庄里面的许凡。

采摘草莓需要人,需要大量竹子也需要人抢砍,问一声保不准就有需求了。

山鸡和张笙都各自回家问自己父母这个发酵土肥能不能搞,怎么搞。

四毛钱一斤包收,自己又有多少利润。

不过这里面就看出各自家庭的父母见识了。

张笙家里比山鸡家要开明的多,也支持平时愿意干活的张笙创业,一家人就合在一起研究这个土肥发酵需要的各种原材料。

而山鸡那边不但没得到支持,还被踩了一顿,说他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深圳进厂,每个月都有五六千块钱。

“五六千啊。

4毛钱一斤,那就是一万五千斤肥。这还干个屁。别听他忽悠!那纯属抓水鱼!”

张笙这边研究过土肥的各种材料和发酵时间,这弄一次就能出产一两万斤发酵土肥。

这还是他一个人忙碌的结果,要是家里人帮忙一下,这要是形成产业链,一个月出产十万斤土肥就跟玩一样。

土肥收集起来搅拌发酵,然后就不用管了,最后再搅拌装车拉山庄里就完事,也不影响其他农活。

他个人忙碌一下就行。

当张笙半夜回复过来的时候,许凡顿了一下,又告诉他自己这里还收蚯蚓,但数量不是特别大。

但蚯蚓这东西县城和镇里钓鱼佬多,可以投放到渔具店卖。

“多谢阿表哥。

我一定得请你吃饭。”

“嘿!你忙去吧。我睡觉了。”

乡村:从继承万亩山庄开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