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娲皇宫(4 / 5)

术价值,也是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资料。

作为女娲文化的重要载体,娲皇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众人沿着娲皇大道徐徐前行,踏入景区之际,他们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 此处宛如一个遗世独立的洞天福地。

即便众人已然见识过不少类似的场景,然而这里依旧给予他们无与伦比的震撼。

娲皇大道如线,群山为界,将普通世界与洞天福地清晰划分。结界之内的群山,看上去犹如仙境般虚无缥缈。

夏先衍静静地伫立在灵源之地上,深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周围弥漫的千年娲皇宫独有的历史气息。

他仿若穿越岁月,望见了自己来时的路,更让他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华夏人文始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是华夏人的根。

夏先衍用心去体悟,真切地感受到了此地散发出的那种令人倍感温暖亲切的氛围。这一切都源自于女娲娘娘在此留下的深刻印记。

她那伟大的母性慈爱,如同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又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心田。她就像是世间最为温柔、最具耐心的母亲,默默地守护并关爱着每一个前来朝拜的子民。

无需多言,华夏人本能便知晓,此处正是人文始祖娲皇的神圣道场。

怀着敬畏之心,一行人继续朝着灵源之地的深处走去。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娲皇宫山脚下的补天湖畔。

补天湖上空水汽氤氲,袅袅娜娜地升腾而起,恰似一群身着素白纱衣的仙子,正轻盈地舒展身姿,翩翩起舞。缥缈的雾气与周遭山林吐出的霭霭岚烟相互缱绻、交融,如梦似幻间,补天湖仿若被悄然挪移至云巅之上,幻化成传说里的仙境瑶池,透着超凡脱俗的空灵与神秘。

日光奋力穿透这层朦胧雾幔,化作万道金针倾洒而下,瞬间,湖面仿若被点燃的金色绸缎,粼粼波光肆意跳跃、闪烁,耀眼夺目,又仿若浩渺星河碎落凡尘,每一帧波光都裹挟着梦幻与奢华,熠熠生辉。

风平浪静的须臾,补天湖宛如一面由天地合力精心打磨、毫无瑕疵的澄澈明镜,将头顶那湛蓝如深邃海洋、纯净似剔透宝石的天空,还有那如蓬松棉絮、肆意游走的悠悠白云,以及岸边风姿绰约、枝叶婆娑的垂柳,远处气势巍峨、连绵起伏宛如巨龙蛰伏的太行山脉,巨细无遗地收入 “镜” 中。

水中倒影与岸上实景严丝合缝,虚实相生,一时间竟让人仿若坠入迷离的异度空间,恍惚间分不清究竟哪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哪是光怪陆离的水中幻景;偶尔有飞鸟振翅疾掠湖面,羽翼轻点水面,漾起几圈细腻如弦音波动的涟漪,恰似大自然不经意间奏响的灵动音符,短暂打破这份静谧,却又为画面恰到好处地添了几分俏皮与活泼,宛如神来之笔,赋予景致鲜活的生命力。

灵源赋予了补天湖灵动气息,使其从一泓普通的湖水蜕变成为满载奇幻色彩与蓬勃生命力的灵秀之水。

夏先衍站在湖边耳畔萦绕着轻柔风声、树叶摩挲声、湖水拍岸声,交织共鸣成和谐天籁。

沿着蜿蜒小径继续上行,补天广场豁然出现在眼前,仿若一位沉稳大气的历史讲述者,静静伫立,承载着往昔悠悠岁月与厚重传说。

广场地面由古朴厚实的石板铺就,每一块石板都历经了无数游人的踩踏、风雨的侵蚀,纹路斑驳,恰似史书上的古老文字,默默诉说着千年来人们对女娲的尊崇与追思。

在补天广场拾阶而上就是娲皇神像。

怀揣着敬畏之心拾阶而上,心也随之愈发沉静。随着脚步的攀升,娲皇神像的轮廓愈发清晰,那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直至登顶,高达数丈的娲皇神像昂然屹立眼前,她面容祥和、目光慈爱,凝视着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