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平顶山中排纷争 六(3 / 4)

风云中州 露晓夜白 7877 字 2020-04-01

是一位绝世高手,于松

溪清泉之畔酣然舞剑。

徐如松暗暗觉得,温仁厚所使的这路剑法,风格多变。名为剑法,却又脱离了以往的剑法所固有的窠臼。其奇崛诡变之处,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温仁厚跟着便使出一招笔扫千军。剑法的风格忽然又是一变,众人都看得出来,这招笔扫千军,气势上已不如先前一招剑雄万敌。

温仁厚所使的这路松风剑法,原是武当派的铁琴道人创立的。铁琴道人与当世的一位隐逸儒士——陈继儒先生乃是一对韵友,铁琴道人是武学宗匠,陈继儒却是当世大儒,饱读诗书,却无入朝作官之想,寄情林泉之下,纵傲于山水之间。

铁琴道人的性格内敛深藏,两人相识之初,便相谈甚恰,十分投机。

陈继儒专于儒学,铁琴专攻道学。但两人在这两门学问上的见解却很接近。故尔虽然两人一为儒士,一为武师。却因性格合得来,而同为儒学道学的爱好者,而成了一对韵友。

十五年前,铁琴道人应陈继儒之邀,前往华山落雁峰讲论儒道两家的学问。在会晤之前,两人对儒道二门的钻研已颇有小成。

在学问上,每个人的领悟是不一样的。两人隔了许多时段没见过面,因此上,已有了见解上的分歧。两人谈论了近两个月,仍然没能将分歧除掉。然而两人均是方外之士,隐逸久矣。人虽在尘世,心却已离得甚远。境界之高,当真非常人所能料想得到。

两人虽在见解上有了分歧,却又能彼此查照,互补共勉,能求同更能存异。

两人在华山落雁峰谈论了近两个多月,分别之际。铁琴道人舞剑,陈继儒先生以歌和之,以此来纪念这场会晤,更纪念他们深厚的友谊。

铁琴道人回到武当山之后,思及往事,将当时所挥舞出来的剑招,一一回想起来,整合成一套剑法,取名为松风剑法。

整套松风剑法,除了第一招‘苍松迎客’之外。其余的‘剑舞松山’、‘白云出岫’、‘松下小酌’、‘把酒问天’、‘步月举杯’、‘英雄论剑’、‘学士谈禅’、‘剑雄万敌’、‘笔扫千军’到最后一招‘樵歌洗俗’。每一招中都包含着一个情景,却是两人在华山落雁峰下谈论学问时的情状。

陈继儒先生离去之后,将所谈论的儒道之学,整理编撰,加以润色。而编成了一本小品文,名字叫作《小窗幽记》。其文清健之中,不乏奇秀佳句,辞采斐然,多用短句,读来朗朗上口,成为传世经典。

这路松风剑法,因友谊而产生,所有的剑招中,摒绝了以往剑法中的杀伐之气。取而代之的是朋友之间互补共勉,真挚而纯粹的深情厚谊。再经铁琴道人整合之后,成了一门怡情养性的剑法。

而剑法中所涵盖的温润大方的气魄,则是铁琴道人所特有,如‘英雄论剑’。儒士之风气十分浓郁的招数,便是陈继儒所特有,如‘学士谈禅’。

铁琴道人因欠了温仁厚家的一个大人情。八年前,将这路剑法传给了温仁厚。温仁厚向来为人宽厚,不喜武斗,而书生之气甚浓。与松风剑法比较相近,一学就会。正因如此,温仁厚与铁琴道人,说得上是师徒。

旁观众人均不知道这路剑法从何而来。见温仁厚使出的剑法时而凌厉,时而松散。一路剑法之中,竟包含着两种互不相干的风格,众人大惑不解。

温仁厚将十一招松风剑法使了一遍,没能伤到徐如松,而他又只会这路剑法。使了一遍之后,只得从头使过。温仁厚嘘了口气,跟着又是一招‘剑舞松山’,剑尖斜斜地刺向徐如松的左肩。

徐如松行走江湖多年,与人争斗不下五百场,眼光何等锐利,见温仁厚使出了重复的招数。暗想“他的这路剑法难道只有这么几招?那可好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