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晚上则由学生们自由学习。这样一来,唐伯强和校内所有的学生一样,每天下午都不敢睡懒觉,准时甚至提前起床到课室自习,一直到吃晚饭时间,大家都会将书包留在下午坐着的座位上以“占一席之地”,从来没有人会丢失书包,也没有人会挪开别人的书包。这在华夏医学院已经成为一种规则你想得到你想要的,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
无论是下午还是晚上,在课室里自习的同学都十分安静,没有人敢在课室里说话聊天,如果有事情也是静悄悄地从座位上起来走出课室外才说。从来没有老师来管你学习不学习,但如果遇到问题你可以到相应的教研室去,那里一定有老师在做实验或者写文章,没有任何老师会拒绝来问问题的学生。当然,你不愿意学习也可以,你完全可以选择在宿舍玩或者外出玩,在局外人看来这所学校非常自由,但极少有身在这样氛围的学生敢去享受这样的自由。
华夏医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学到的英语知识少得可怜,只有身在大城市的学生才有机会在中学期间完整地学习中学的英语课程。
像唐伯强这样的、在中学里仅仅学过个英文字母的学生比比皆是。进入大学后,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等于是一门从零开始的课程,这个年龄才从零开始学习一门语言,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英语课自然成为大家公认的、花费时间最多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的“硬骨头”课程之一。
对于专攻西医的医学生而言,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退路,也没有人选择逃避或者后退,大家都迎难而上。在繁重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大家都想方设法抽时间学习英语,就连那些英语基础很好的同学也不例外。
唐伯强的语言能力本来就很一般,恰好又处于人生的低迷期,英语学习自然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他常常是课本、参考书和英语词典随身带,哪怕是早上早早起床到大运动场和很多很多的同学一起大声朗读英语时也不例外。尽管如此,唐伯强也只能算是勉强跟得上上课的节奏,应付得了每次的考试而已,从来没有取得过好的成绩。而且唐伯强很清楚,能够这样已经是他的极限了,想再进一步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难免会令唐伯强感到沮丧。
让唐伯强稍感安慰的是,凭借他一向以来的强大记忆力和理解力,虽然英语听说能力很差,但他的“哑巴英语”却让他在阅读理解方面还不至于落后太多。这个能力在他毕业后的工作中,对他的专业学习、晋升考试和进行专业科学研究时阅读英文文献了极大的帮助。
在华夏医学院学习的每一位学子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因为每科成绩除了能体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外,还与将来毕业时的分配息息相关。对于华夏医学院各个附属医院而言,每年的招聘对象绝对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最强的、最具说服力的标准。
所以,每一学科的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出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看贴在宿舍区老师办公室门前公告栏内的成绩表,并在心中暗暗计算自己的成绩能在年级排在什么样的位置。这一心照不宣的举动大家都习以为常并认为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
在三年的医学基础课学习中,令唐伯强和全年级同学印象最深也是最难学的要数《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了。
人体解剖是学习西医的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学好了人体解剖,以后的临床课程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正因为如此,老师们对这门课程的要求可以用“严苛”二字来形容。而人体解剖这门学科也是华夏医学院的强项,唐伯强手上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教科书就是由华夏医学院主编的。
解剖教研室里几位老师的水平可以用“大神”级别来形容了。第一节理论课时,上课的老师在黑板前,左右手各握一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