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晨交班后,唐伯强便会针对一些疑难危重病人进行重点查房并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其中还用穿刺的方法抢救了多例脑出血的病人,并在抢救过程和抢救后及时给由林主任选出来的骨干医生进行讲解和示范。
当唐伯强离开濒海县人民医院时,这几位骨干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和血肿引流技术了,濒海县人民医院也成为海湾市区属县市的医院的内科系统中第一家掌握这门技术的医院。
这样的节奏使得唐伯强很少有机会与陈贤一起吃饭,饭堂的师傅们也很快适应了这种情况,随时为这两位常常不按时吃饭的教授热饭菜。
很快,唐伯强的口碑在濒海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和管理部门中传开来。他们一致认为,唐伯强是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最认真负责,为他们医院带来改变最多的专家,唐伯强也因此赢得了医院上下的尊敬。
海湾市医疗界的人员虽然分布很散,但他们因为语言相近,地域不大,所以这些医务人员本身就有很多的交集。唐伯强在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出来的花的香味”却从地处海湾市最为边远的濒海县飘回到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飘回到整个海湾市医疗界。
另一方面,随着被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病人的增多,唐伯强的名声由病人及病人家属口中慢慢传递到整个濒海县乃至周边村镇。因为唐伯强而到濒海县人民医院看病住院的病人也多了起来。当事关健康和生死的时候,什么“好事不出门”的定律被废掉了,在唐伯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名字已经在很多病人或病人家属中传开了。
濒海县人民医院一个月的“技术扶贫”工作,对于唐伯强而言,得到了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原来一直在海湾市医疗界不显山不露水的唐伯强,从濒海县人民医院回来后,海湾市内的医院,更多的是海湾市周围的各个县医院通过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科来请唐伯强去会诊的次数越来越多,唐伯强的名声自然也越来越响,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唐伯强的“活动范围”超越了海湾市。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结果与唐伯强的濒海县之行密不可分,濒海县人民医院是唐伯强的宣传队,是唐伯强的播种机。唐伯强在濒海县人民医院收获的不仅仅是众多的朋友,也收获了医学的果实和对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最为真实的感受,这些收获对唐伯强在后来的行医生涯中所奉行的原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结束濒海县人民医院之行回到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除了像往常一样完成科室的日常工作外,唐伯强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接到医务科转来的、海湾市所属各县区医院请唐伯强会诊的电话,相应地,唐伯强外出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这种会诊大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病情急,时间多数在晚上或者节假日。
到后来,唐伯强自己都记不清楚有多少个半夜被放在床头的“bb机”叫醒,这种通讯工具不能通话,但能显示简单的、一定量的字数的内容,因为经常外出,唐伯强也多留了个心眼,那就是将他认为好的出租车司机的“bb机”号留下来,所以这些夜半出诊难不倒唐伯强。
接下来几年的四处奔波对于唐伯强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因为到海湾市各县区医院会诊,结识了一大批同行朋友,也让很多同行朋友对一直默默无闻的唐伯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为这认识而令他们对唐伯强的医术和为人甚为佩服,以至于一旦有病人要求到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他们第一个想到唐伯强。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病人也因此猛然增加了不少,为唐伯强主政神经内科时开设新病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不停的会诊,让唐伯强有机会看到一些因为贫穷而无法到海湾医学院附属医院来诊的少见病种,也因此拓宽了唐伯强的知识面,唐伯强也因此在专业上变得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