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风之卷 第十六章 青玉案(2 / 3)

长无欢 吴在渊 3967 字 2020-07-17

脂且英姿勃发。

此人便是太辰国的二皇子,后梁王独孤湛。

独孤湛略微击掌示意,两位仕女随即举案进殿。待他掀落覆在其上的红布之后,那件流溢着寒光的蓝鳞甲映入众臣的眼帘。

“父皇,儿臣此番游历四海之外,在翡翠洋猎杀鲛人三千。据大学生周延正所言,在鲛人眉心的那枚鳞片最为金贵,水火不侵且坚不可摧,儿臣便命人将其取下并制成甲胄。愿父皇从此披甲上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的勇猛跟纯良值得称赞,然而却缺乏谋略跟思虑。”道治皇帝顿了顿,正色道:“那翡翠洋,乃是鲛人之皇海镇的治下。此人跟我独孤一族的初代家主,具是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豪雄,连我都得对他礼让三分。

“我太辰虽国威远扬,却也不能在他国肆意妄为。你贵为皇子,更应谨言慎行。一个贤明的君主理应懂得,扩大领土的战争毫无意义,唯有恩泽百姓方能笼络人心。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不能爱民如子,又岂能天地归心?

“我们迟早都会君临天下,应当将翡翠洋的鲛人提前当做自己的族人般对待。湛儿,下一回你可不能这般行事莽撞,知未?”

“儿臣谨遵教诲。”

“陛下,二弟虽是年轻气盛,然则孝心可嘉。”大皇子独孤煊忽而说道:“适逢这龙凤呈祥之日,儿臣亦有一份薄礼相送。”

紧接着,他便从袖中取出那本古籍,解释道:“这是神临时代遗留下来的《霓裳羽衣曲》,相传乃是大唐的玄宗皇帝李隆基所作,还请父皇过目。

“昔日,羽嫣大神将这乐谱跟许多珍贵的典籍从异界带来之后,便在五陵原的神殿里布道传法,把那些经学道藏跟名诗丽曲教授给寻常百姓。其中的有心之人,便将此曲抄录入册,借此以传后世。

“可惜年代久远,那些典籍在后来的战火中大抵亡佚。此番也是机缘巧合,前日,儿臣进寺参拜古佛并替父皇祈福,却因暴雨如注而滞留在寺里。从瓦缝间滴落的雨水敲击着佛膝旁的莲花座,其音却是空壁传响。这才察觉到在那隐蔽的暗匣里,竟然藏着这份古老的曲谱。

“经宫廷乐师薛钧所鉴,这古籍所用的硬黄纸确为神临时代的工艺,而且其间所记载着的曲调,与龙渊阁里的残谱有着诸多吻合之处,方才断定这一清雅大曲,便是失传多年的《霓裳羽衣曲》。儿臣素闻父皇极善音律,尤喜神临时代的古乐,便将此物献给父皇。”

闻言后,道治皇帝略微颔首,淡漠地回答道:“此物倒是难得,煊儿甚是有心。”

百官见此情形,各自心思微动。看来大皇子在陛下的心中,倒是并不见爱。而北靖王独孤煊则神情如往,回身往席间坐了下来。

这时,大司马玄骜忽而起身谏言,道:“陛下,主器之重在元良,欲正邦本须立储。此乃安国承祧的大猷,不可不察。臣以为,二皇子湛,明德至性,仁孝温恭,理应用建储贰,以承宗庙。”

朝中大半的文臣武将随之顿首,齐声喊道:“臣等附议。”

此刻,大相国萧稹忽而跪地进言,道:“陛下,自古主器莫若长子,继明者须心怀天下。大皇子煊,天资岐嶷,仁孝弘深,况其宽明礼贤,动必由礼。愿陛下明鉴。”

至于其余的大臣们见状后,亦追随着他向道治皇帝伏地叩首。

这场国本之争由来已久。

若是遵循祖制,国泰民安之时,本应先立嫡长。然而懿贞皇后除却长公主而外,并未诞下任何龙嗣。

彼时,大皇子声名未显,而二皇子却又尚未成年,道治皇帝因此迟迟未下决断,致使太子之位虚置长久。

这些年来,两位皇子暗中笼络朝臣,并发展各自的势力,政见不合的矛盾日益突出。

时至今日,不过是二皇子独孤湛已然弱冠,众臣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