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夏初天阔,杜娥有居(七)(1 / 2)

杜娥 古语清心 1822 字 2020-09-07

夏夜风轻入巷深,孤灯明灭照愁人。

卧床不过是两三天便好了大半,接下来继续在宋家修整。倒是慕氏伤得更重,后背上掀掉了大片皮,揭开包缠的布,入目依旧鲜血淋淋。

而宋明也挨了打,只不过相比慕氏轻了许多。伤好了一半就被他的父亲送进了县学,一同送去的还有一直舍不得花的十两白银。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十几天前的事也成了宋家里几个人谈话中的只言片语。杜安菱身上已经基本恢复,迁居的计划也迫在眉睫。

这些天,购置家具的安排被迫打乱——索性那败家子也没有败去所有东西。

第二进院落里靠东的耳房中,还留下他自用的桌椅床榻。

于是,虽说有些将就,杜安菱还是要在明天搬回自己的屋宅——这也是她第一次住进那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家。

是夜,难眠。

红烛底,信戋上的笔迹秀美而整齐。

……

杜安菱在写信。

信会托人送去京城,收信的是自家女儿。春月楼里的“静兰”,也是她的璞若,一个月没有联系,不知过得安好?

也是时候问一下了。

进出京城的商队不知凡几,不少翻过山的车队会选择在丛山暂留。商队伙计大多心地善良却又收入微薄,托付信件请他送达大可放心。

红烛燃短,下笔墨干,杜安菱洋洋洒洒数千言,总觉得还没写够。杜璞若孤身一人在春月楼里,会不会过得不如意?

或许是自己多心——她倒是有个婢女唤作“倩儿”的,和她多已朋友相称——有她,璞若到也不至于太伤心罢。

还有那邹公子,他是璞若亲自选定的人,又怎样了?

杜安菱心中思绪不知有多少,怎能在小小一方信纸上写尽!

……

言语止,红烛熄。两滴蜡粘牢信纸的封皮,杜安菱还是睡去。

初夏夜渐短,女子晚歇息,不久就是天明。杜安菱难得起晚,看窗外天已大亮。

带上杜瑜若离开宋家,去酒楼依旧搭上宋迟的驴车。出城十里是早已买好的宅院,今日分别之后理应不再常见。

“停车。”

将就要出城,杜安菱呼唤——车停下,边上是等待核验货物的商队。

京师陶记车行的徽记刻在车辕,一个个伙计身着劲装。车行的车队并不是特别长,在这城巷中却是格外威风。

“可往京师去的?”杜安菱问。

“就是前去京城送货!”伙计答。

“能否麻烦带个信件?”杜安菱欣喜。

“夫人所求应无碍,可问收信人何处?”

杜安菱方才料到并不是人人都识字,忙将纸上所写的重新读了一遍——读到“春月楼”时,却听得众伙计一笑。

“你倒是发达了啊,那种地方去一夜,半年工钱都没了!”

“没看到附在信上的银子吗?那东西够进去三次!”

伙计们笑着,闹着,说着些玩笑话。那被托付的少年脸上一红,赶紧把信和银锭收好了,回了杜安菱一句“夫人放心”。

点头,杜安菱已经开始期待京城里的回信了。

忽然想起过去,明白了多少事。

……

是写信吗?当年的自己确实也往家乡寄过去许多信。

只是寄过去三封也不见得有一二回信——就是有也很简短,笔迹看着比较凌乱,显然是草草写完。

那时的她,只倒是长兄农务繁忙——他真的应该是农务繁忙。

可杜安菱不知道,长兄只是不想回她的信。

久而久之,就连杜安菱也少了写信的心思。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身份卑微再配不上长兄,在自己被送上高台的属于她自己的“采花宴”后,她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