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声。
“这是——登闻鼓响了?”
登闻鼓,又名敢谏之鼓,伸冤之鼓。
臣民若有重大冤情,不服判决,可以击鼓鸣冤。直接诉冤于皇帝或钦差大臣,官府须闻声录状上奏。
登闻鼓王荷在前世也听说过,这东西始于西晋,盛于唐,其后各朝各代皆设登闻鼓。
到了宋朝年间,甚至设下登闻鼓院,受理吏民申诉之状。及至明朝,明太祖亲设登闻鼓,并派有专人管理,一但有冤民申诉,皇帝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者,一律重判。
每朝每代的皇帝设登闻鼓,初衷都是好的,可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这其中原因太多,宋朝年间甚至发生过老百姓丢了猪,敲响登闻鼓,让皇帝帮其找猪的。可见一斑!
到了清朝,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普通百姓只有仰望这些规则了),否则不得击鼓,违者重罪。登闻鼓在清代是名存实亡的。
王荷听着身边各位夫人小姐的小声议论,才知道,大越也是有登闻鼓的,只是那登闻鼓虽然设于午门外,却并无专人管理,只是守着午门的禁卫军会定时派人打扫。
每天从午门进进出出的官员数不胜数,这登闻鼓不过就是个摆设。
可今日这摆设,却被人敲响了。
这是谁?
所有人心里都下意识浮起这句话。
“知道么知道么,外头出了大事!”身边忽地传来一阵窃窃私语,
“什么大事?”
“皇城外面,有人自称是前护国将军的副将,正在敲登闻鼓,要给护国将军和先皇后鸣冤呢。”
“护国将军?!先皇后?!”
谁都知道当今圣上与先皇后亲梅竹马,少年夫妻,一路互相扶持,感情极深。
后来护国将军谋反被满门抄斩,许皇后在骊山别宫自焚身亡,年幼的五皇子不知所踪,圣上悲愤欲绝,罢朝一月有余,文德十年,有一位进士,因为在酒楼喝多了,跟朋友提起护国将军之事,第二日就被革除了功名,并且永不录用,后来满朝文武官员,没有一人胆敢再提护国将军和许皇后。
今日竟然有人胆敢敲登闻鼓为护国将军鸣冤。
“那你可知他们状告何人?”
“我知道,他状告当朝肃亲王,以及承恩将军以及陈阁老,还有当朝皇后高氏。说是当年肃亲王与承恩将军因不满护国将军府权势独大,串联陈阁老自导自演了一出谋反大戏,诱许将军上当。”
“不是吧?!”
事隔多年,如今竟然有人再度提起此事,‘状告当朝肃亲王’?难不成这肃亲王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真的假的?当朝亲王竟也敢告,难不成连性命也不要了?”
“真也好假也好,听说那人跪在午门外,把头都磕破了,要请陛下为冤死者申冤,将作恶者绳之于法!”
“肃亲王可是先帝之子,当今圣上的亲兄弟,是随随便便两个不知打哪来的刁民能告的么?”
“你管他能不能告,反正这登闻鼓都敲了,众目睽睽之下,怎么也得给人一个交待才是。”
下面一片哗然,便是王荷也震惊不已。
她震惊的自然不是这件事,这背后的真相她早就知道了,她震惊的是,顾玉珩他们竟然挑了今天这个日子起事,也算是很坏心眼了,今日可是桓王的大婚之日,不管结果如何,都够桓王和高皇后气恼了。更秒的是,桓王娶王妃,几乎朝廷上说得上话的官员都到场了,这消息根本连捂都捂不住,迅速传遍朝野。
终于,议论声越来越响亮,就连喜堂中的一对新人拜堂,大家都没了兴趣,眼看着刚才还一脸笑眯眯的桓王脸色越来越阴沉,到了最后可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