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更快地运到我们这儿啦!”孩子们的话语充满了童真,却也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春节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晃就过去了。正月初七,整个巴中又重新活络起来。大街小巷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店铺纷纷开门营业,人们开始为新一年的生活忙碌起来。 李丰早早地来到市委,新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市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至关重要,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如何修铁路,如何修好铁路。 李丰站在讲台上,神情严肃而庄重,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今年是1974年,是我们巴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关乎巴中的生死存亡,兴衰命运。希望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干好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位干部的心上,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一年的责任与使命。 “是!”台下的干部们齐声应和,声音整齐而响亮,充满了斗志和决心。 李丰面露满意之色,打开手中的文件,开始了今天的讨论:“今天要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巴中铁路要修多久!我的答案是,三年!1974年开始动工,1976年底必须通车。注意,我说的是通车,不是完工!”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扫视着台下的干部,传达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台下的干部们听到这个时间,顿时议论纷纷。 “书记,我们巴中没有修铁路的经验,这么短的时间,难度太大了!”一位干部皱着眉头,担忧地说道。 “是啊,书记,我们不急于这一时吧!现在估计全国就我们巴中在正儿八经搞发展。”另一位干部也附和道。 干部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修铁路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巴中此前从未有过相关经验,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实现通车,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李丰闻言,面露难色,但他深吸一口气后,神色变得更加凝重,凝声道:“三年,是我们常委会定下的,也是我定下的,必须在三年内通车。至于为什么,我只想问一句,你们相信我吗?”他郑重地扫视着台下的干部,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干部们面色微变,一些干部沉思了几秒钟后,猛然一惊,惊喜地望着李丰。他们都知道李书记背景不凡,心中不禁猜测,难不成是李书记有什么内部消息,才如此坚定地要在三年内通车? “好!三年,我们这三年就是拼了命,也要把铁路修通!”交通局局长率先表态,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决心。 其他干部纷纷附和,他们被李丰的坚定所感染,也被对巴中的责任感所驱使。只有一些意识不强的干部还满脸疑惑,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就同意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心想,怎么突然就同意了?难不成是因为李书记的威信?但李书记不是一直强调民主吗?一些干部还梗着脖子想提意见,却被身旁的干部拉住:“别说话,散会再跟你解释。” 建设时间正式定下后,齐永平接着主持会议:“下一项决议就是工人的问题。巴中到昭化之间多大山河流,根据目前初步估算,要在工期内顺利完工,至少需要二十万工人同时施工。所以,如何调度工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他的话语让大家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了这个关键问题上。 “我们市委简单讨论了一下,决定巴州区和南江县一组,通江县和平昌县为一组,两组轮流施工,每次施工为期半年。每个区县每期抽调十万名青壮年修铁路,政府负责接送。”齐永平详细地阐述着方案。 台下的民政局局长闻言,举手站了起来:“市长,但这各区县的人口总数不一致啊!这样做会不会有失公允。”他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确实,各区县人口数量存在差异,如果简单地平均分配任务,可能会给人口较少的区县带来较大压力。 齐永平淡然一笑,似乎早
第630章 安排(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