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春节奏响,多彩华章(4 / 5)

衢州:在龙游等地,春节期间有舞板凳龙的习俗,以村为单位,每条龙由几十节甚至上百节板凳连接而成,长达数百米,气势恢宏。

徽州:有 “打食桃” 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三左右,家家户户用特制的模具将米粉蒸制成各种形状的食桃,如桃形、圆形等,上面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文字,用来祭祀祖先和招待客人。

芜湖无为县:有 “鱼灯” 活动,称为 “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从 “开灯” 第一天起要摆 “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

荆湘文化区:神秘浪漫的楚风春节

湖北、湖南一带的荆楚大地,春节文化充满神秘与浪漫色彩。武汉,黄鹤楼灯火辉煌,东湖梅园梅花绽放,为春节添彩。除夕夜,荆楚人有 “守岁” 习俗,一家人围炉夜话,嗑瓜子、吃腊鱼腊肉,直至新年钟声敲响。

荆州、襄阳等地,传统的舞龙舞狮融入楚地神话元素,龙身绘制五彩鳞片,狮头造型夸张,寓意驱邪避灾,迎接祥瑞。而湖南湘西地区,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共同欢庆春节,苗族的鼓舞热情奔放,土家族的摆手舞气势恢宏,篝火熊熊燃烧,人们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神秘的祭祀仪式、独特的民族服饰,展现出荆楚大地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让春节充满别样风情。

岭南文化区:繁花似锦的南粤春节

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春节期间繁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广州的迎春花市是春节的标志性景观,花街十里,摆满金桔、桃花、水仙等花卉,金桔寓意吉祥富贵,桃花象征爱情美满,人们穿梭其中,精心挑选,用以装点家园,让居所满是新春气息。

除夕夜,南粤人家的年夜饭丰盛多样,白切鸡、烧腊、蚝油生菜等菜品各具风味,讲究 “好意头”。大年初一,醒狮表演热闹开场,醒狮灵动跳跃,采青仪式寓意 “生猛发财”,鞭炮声与锣鼓声交织,响彻街头巷尾。佛山的武术之乡风采尽显,武者们在街头表演咏春、洪拳等武术套路,刚健有力,为春节增添豪迈之气,彰显着岭南文化的活力与多元。

巴蜀文化区:火辣热情的川味春节

川蜀、渝州所在的巴蜀之地,春节被火辣的热情点燃。年前,家家户户忙着熏腊肉、灌香肠,烟火缭绕中,腊肉变得色泽红亮、香气扑鼻。

年夜饭桌上,火锅咕噜咕噜翻滚,毛肚、鸭肠、牛肉等食材在红汤中七上八下,瞬间烫熟,麻辣鲜香,吃得人酣畅淋漓,这滚烫的火锅象征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锦官城的锦里、宽窄巷子春节期间人潮涌动,传统的川剧变脸、吐火表演吸引众人目光,演员脸谱瞬间变换,精湛技艺让人惊叹不已。

渝州的洪崖洞灯火璀璨,如梦幻楼阁,市民与游客在江边欣赏夜景,放孔明灯,许下新年愿望。而在川西、川北农村,舞龙灯、耍狮子、划旱船等民俗活动走村串户,热闹非凡,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不断,尽显巴蜀儿女的热情奔放与对生活的热爱。

闽台文化区:同源同根的两岸春节

闽州与台岛,一海之隔,文化同源,春节习俗一脉相承。福建闽南地区,除夕夜全家围坐吃年夜饭,桌上必有蚵仔煎、面线糊等特色美食,饭后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称为 “压祟钱”。初一至初五,寺庙香火鼎盛,信徒朝拜祈福,“妈祖绕境” 活动更是盛大庄重,人们抬着妈祖神像巡游,沿途信众虔诚跪拜,鞭炮声不绝于耳,祈求妈祖庇佑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继续阅读

在福州,春节期间有 “拗九节”。虽说不在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正春节时段,但也是春节文化的延伸。正月廿九,人们用糯米、红糖、红枣等煮成 “拗九粥”,送给长辈品尝,寓意祛病延年、孝顺